对初中政治活动课教学的几点体会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规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增加用于思想政治课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课时,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活动课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学生个性、凸现学生能力、较好实现从传统闭卷考试的形式向开卷考试形式的转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开发与运用课程资源,抓好活动课教学,发挥思想政治活动课功能,在教学中,我围绕活动主题,就如何整合利用广泛而丰富的思想政治活动课资源开展活动课教学做了初步探索和尝试,从中得到了启示。一、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存在的一些问题1、家长对活动课缺乏认识。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中,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发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2、活动课的开展形式主义严重。往往活动课设计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深度,也缺乏一定的难度;而且出示问题后,马上组织讨论,并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结果要么因为问题简单易懂、无需讨论;要么因为学生觉得高不可攀,“无功而返”,课堂要么冷场,要么东拉西扯,往往成为空热闹、假正经。另一种情况是在活动时,学生们往往“各自为政”。有的学生搞“一言堂”,其他学生一言不发帮作沉默状;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干脆天南海北高谈阔论,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偏离主题。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进入课堂活动后,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和投入到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去,更没有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调控。3、活动课的结构安排欠合理。活动课大都是先给出理论方面的阐述,然后呈现一些典型资料或一路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才是让学生活动。这种活动结构安排不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谁知规律,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于先给出的理论范围内,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二、紧扣活动主题,整合活动资源1、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思想政治教材是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核心。新教改后,教材按教学内容结构方面可以分为引语、正文、辅助文、阅读与思考和探究与实践五个部分。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占有很大份量,已成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我在活动教学“直面挫折”这一框内容时,创设“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的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挫折是哪一次?当时你的心情怎样?你是怎样对待挫折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还讲得非常生动感人,同学们听后产生了思想共鸣。既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实践”以及案例资料资源的开发对学生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2、开阔拓展教材以外的活动资源,使课改要求不仅要确立用教材教,甚至可自己开发教材教。一要联系实际,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使活动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任何地方都有其独特而浓厚的地方特色资源。开县也有“开县四绝”:有风情万种的竹凉席、有回味悠长的龙珠茶、有临江香绸扇、有肉香浓郁的龙须牛肉;还盛产柑橘,有“桔乡·帅乡·金开县”的美誉;有雪宝山、花仙峡、仙女洞、古刹遗址等自然风光;开县物华天宝,举子之乡,开州文学,源远流长、不胜枚举。这些地方特色资源是我们教材上没有的“地宝”,也是我们活动教学中可以广泛开发的地方或乡土课程资源。如盛山十二景被艺术长廊、大觉寺、刘帅纪念馆、龙泉、岩观音环抱。游人行到松林坡,歇足于长近1000米、宽7至8米、青石龙柱支撑的“人工艺术长廊”,方可品评那仿古逼真、亭阁台榭、雕梁画栋的通幽楼廊。长廊中仿清“三层亭”,气势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