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 天津市胸科医院 邵宝生 慢性咳嗽诊治进展。咳嗽诊治指南颁布的历史,从 1998 年到 2009 年。 2009 版咳嗽诊治指南指出:“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临床上咳嗽是内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咳嗽的流行病学。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唯一的症状或伴随症状。呼吸专科占 95% ;普通内科占 50% 。慢性咳嗽占呼吸科门诊量的 10% - 38% 。 在美国,成年人咳嗽患病率 14%-23% ,是就诊原因的首位,每年治疗费用超过 10 亿美元。 (幻灯 5 )咳嗽产生的原因与机制。咳嗽的发生过程:各种刺激通过咳嗽感受器、传入神经、兴奋咳嗽中枢,咳嗽中枢发出冲动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呼吸肌,引起咳嗽。这是图示。 咳嗽反射的解剖学与发病机制。分为快适应刺激感受器、慢适应牵张感受器、 C 纤维末梢。它们不同的作用于对化学剂、肌腱的敏感性,对平滑肌痉挛的敏感性以及对化学刺激单纯的敏感。 (幻灯 7 )这是咳嗽感受器分布示意图。 咳嗽机理。咳嗽感受器对机械和化学刺激的反应。气道炎症使黏膜上皮屏障破坏,暴露过多的快适应刺激感受器和 C 纤维末梢。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并释放炎性介质,如组胺、前列腺素类等在气道内积聚。内源性激肽(特别是缓激肽)、 P 物质、组胺、神经肽的降解受阻使之在气道集聚,使咳嗽感受器致敏,气道反应性增高使气道平滑肌痉挛,而刺激快适应牵张感受器。 有效咳嗽所必备的条件。反射弧传入和传出通路正常,气流和气道黏液薄层有效相互作用。高气流流速最后形成咳嗽。 影响咳嗽有效性的因素。咳嗽机械动力学改变:呼气肌和吸气肌无力;肺活量低;胸壁运动异常。黏液流变学改变 : 黏液含水量减少; 黏液厚度增加。黏液纤毛功能障碍:吸烟。 咳嗽的过程包括吸气相、加压相(也就是声门关闭)、呼气相,这时候咳嗽发生。 咳嗽的危害。咳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一样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慢性咳嗽对女性的影响较男性更多,甚至可以引起尿失禁。 目前咳嗽诊治现状–诊断困难。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诊断困难。由于病因不明,治疗上无针对性,患者经常反复就医。 咳嗽诊治现状–滥用抗生素。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的患者长期接受抗生素治疗。滥用抗生素,不仅加重患者的身心负担和医疗花费,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还可能意示着严重疾病的征兆。 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