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PF89 式单兵反坦克火箭由包装发射筒、火箭弹和塑料光学瞄准镜组成。它是一种附加装备,不占编制,战时还可装备民兵,人手一具,形成高密度的反坦克火力。它与 98 式重型反坦克火箭筒一起,形成轻重结合、近远结合的连续火力。 这是 PF89 式原型照片,发射筒上还没有简要说明图。 批量生产以后,发射筒上有简要说明图,人性化设计有进步。 单兵火箭筒是一种步兵个人反坦克、攻坚武器,具有重量轻、射程近、价格低的特点。它不占编制、理论上可以装备到步兵班每一个人,大大提高了步兵破甲、攻坚作战的灵活性。中国陆军跟紧世界潮流,研制的 PF89 系列火箭筒品种多,威力大,具备世界先进水平。 60 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调单兵作战效能,一个步兵除了对付传统作战目标外还能实施反坦克作战。他们在 1964 年率先定型装备了一次使用不占编制的全备质量仅有 2.36kg 的M72 单兵反坦克火箭。并成为世界装备量最大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之一。 M72 是世界上第一种单兵火箭筒,轻便不占用编制,不减少步兵班中的步枪手。 太夸张了吧?一个人背两具火箭筒?其实背两具 M72 才 5kg,比背一具 69 式火箭筒轻多了(7.85kg)! 中国从越南战场上获得了M72,并于 1966 年开展了自己单兵反坦克火箭筒研究。1969 年珍宝岛保卫战爆发,大大加快了研制进度,1970 年定型了1970 年式 62m m 单兵反坦克火箭。它质量轻,战斗全重 2.48kg(发射基型破甲弹的 69-1 式火箭筒战斗全重就达到 7.85kg),便于步枪手携行使用,战时可以作到人手一具,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大反坦克火力密度。但是由于当时我国不能大量提供制造发动机所需铝材(日本二战就能够用超硬铝合金制作零式飞机)以及当时击发机存在可靠性问题,因而未能及时投入生产。1974 年改进定型了 70-1 式 62mm 单兵反坦克火箭,随即投入了批量生产,一直生产到 80 年代初。但是由于口径小,破甲威力只有 100mm/65°,不能击穿当时主要威胁 T72 坦克,没有取代 69-1 式成为主力装备。 70 式单兵火箭筒的研制虽然不算成功,可是通过研制,中国积累了单兵火箭筒的技术,为为 PF89 式单兵火箭筒成功研制打下了基础。 到 80 年代,坦克装甲防护性能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以 80 年代主装备坦克为例,苏联T72、美 M1、西德豹 2 均采用了具有不同夹层材料的复合装甲,其正面装甲大约相当于180mm/68°均质装甲,原来的 100mm/65°的破甲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