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为什么归属感不强烈?——《城市、城市化和社区变迁》读后感

我为什么归属感不强烈?——《城市、城市化和社区变迁》读后感_第1页
1/7
我为什么归属感不强烈?——《城市、城市化和社区变迁》读后感_第2页
2/7
我为什么归属感不强烈?——《城市、城市化和社区变迁》读后感_第3页
3/7
[我为什么归属感不强烈?——《城市、城市化和社区变迁》读后感] 我为什么归属感不强烈? ——《城市、城市化和社区变迁》读后感 雷尚清 15 年前,我独自一人来到家乡的小镇求学,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城市化”,虽是小镇,可也具备了现代城市的雏形:人口密集、存在商品经济、农业位居次要地位、有一定的公共基础设施,我为什么归属感不强烈?——《城市、城市化和社区变迁》读后感。后来,随着学历的增高,我先后在家乡县城、成都、南充度过了高中生涯、本科生活和首次职业生涯。一直到现在,我蜗居首都,正经历着研究生生活。这么算来,我已经在城市生活了15 年,接受了 15 年城市文明的洗礼和熏陶。可是,我始终感觉自己不是城市人,是根源于农村出生吗?还是我没有细细品味城市文化的魅力,始终把自己当作“外人”?抑或是我根本就不适合城市生活,理应返璞归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终生闲云野鹤,做一“世外高人”? 带着这些疑惑,我阅读了波普诺《社会学》之“城市、城市化和社区变迁”一章,对城市变迁、 城市化及相关问题有了初步了解,现将阅读感受与各位同门分享。我的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这一章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回答上述疑问;第三部分,结论。 一、本章主要内容 (一) 城市变迁史 城市的形成可追溯到一万多年前。最初的人类过着采集或狩猎的集体生活,居无定所。大约1 万年前,长期定居村落开始出现,一些简单的农业技术诞生了。不过,城市的诞生却是约公元前5000 年的事。在今伊拉克境内,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首个小集镇,按现在的标准,这些集镇规模很小,但居民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大多数人不再自己种植食物,且产生了新的专业人士,如工匠、商人等。随后在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欧洲等地,陆续出现了城市。随着炼铁技术和交通工具的成熟,城市人口逐渐增多,思想交流也渐渐活跃起来。 在欧洲,城市化进程根源于雅典和罗马,那里政治生活比较发达,创造了辉煌的现代城市文明。罗马衰落后,欧洲城市居民散至各地,因而整个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脆弱而动荡。一直到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才重新繁盛,并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基本特征,但仍以家族和血缘关系为主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工业革命开始后,最先在英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且发展迅猛。1900 年,大多数英国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了。美国的城市化虽然比英国晚,但 1920 年大多数美国人也生活在城市了,农业劳动力只占全部人口的25%...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为什么归属感不强烈?——《城市、城市化和社区变迁》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