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序言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条件复杂,降水、风、气温等气象要素变率大,并常带突发性,导致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灾害性天气频发(详见附件一:我国灾害性天气综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突发性天气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我国每年受台风、暴雨、干旱、大风、雷暴和冰雹等重大灾害性天气影响的人口达6亿人次。仅在我国沿海登陆的热带风暴(台风),一次就可以造成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经济损失。在当前全球变化背景下,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需求日益提高,极端气候事件和突发性天气灾害对农业、水资源、交通、能源、粮食和国防的安全保障带来了极大威胁。 天气雷达是监测、预警突发灾害性天气最有效的手段。近40年来,我国天气雷达监测网的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警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天气预报“准确、及时、定点、定量”的要求,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中国气象局正在组织实施多普勒新一代天气雷达网的建设,截止到2004年底,已实施了114部雷达的建设。民航、水利、林业、兵团、农垦等部门根据自身行业发展的要求,也提出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和应用的需求。为此,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面对国家日益增长的需求,从国家的高度统筹规划全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展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地方和部门投资的总体效益,实现全行业雷达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各部门协调发展,增强国家防灾减灾总体能力,已成为雷达发展和建设中日益凸显的紧迫问题。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务院主持的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为指导,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思路,中国气象局会同气象行业相关部门在已建、在建114套天气雷达系统工程的基础上,联合编制了《天气雷达近期发展规划(2005-2010年)》。规划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 2 人民生活对气象服务的需求,面向世界天气雷达技术发展前沿,对21世纪前10年我国天气雷达的技术政策、布局组网、资源共享以及合作共建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规划设计。 本规划中的雷达指用于获取天气系统的强度信息、风场信息和相态信息的新一代组网天气雷达。 二、发展新一代天气雷达紧迫性、必要性与需求 1、发展新一代天气雷达紧迫性、必要性 本世纪头 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气象现代化建设上新台阶、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