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任务: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并解决环境问题。 内容: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在个别环境介质以及不同环境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效应的机制以及风险性;有害物质的消除以及防治。 环境分析化学:形态、价态、结构; 各圈层环境化学:污染物在大气、水、土壤环境中的形成、迁移、转化和归趋;以及生态效应。 环境工程化学:控制污染的化学机制和工艺技术中的基础向化学问题。 根据人类社会的功能分类:工业、农业、交通、生活。 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者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环境物理效应:噪声、地面沉降、热岛效应、温室效应; 环境化学效应:湖泊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光化学烟雾、酸雨; 环境生物效应:大型水利工程、三致作用等。 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空间位置的变化) 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物质性质的变化) 机械迁移? 物理-化学迁移? 溶解-沉淀、氧化-还原、水解、配位和螯合、吸附-解吸? 生物迁移:随着生物体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迁移。污染物的迁移还可以在单一的环境中进行或者在多个环境界面中发生。 Pressure units 1 atm=1.013 x 105 Pa Ideal gas law p V = n R Tr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通常以气温垂直递减表示,即每垂直升高100 米气温的变化值为0.6℃。 第二章 辐射逆温 可在全年出现.它的厚度为几米到200~ 300m.这是由于晴朗无风的夜间,强烈的有效辐射使地面和近地面大气层强烈冷却降温所致,这样出现上暖下冷的递温现象. 一般地说,污染性气体由污染源排到大气中时不会立即和周围的大气混合均匀的,这样污染性气体的理化性质有别于周围大气的理化性质,可以视作一个气团来进行研究.当然气团只存在一定的时间,其界面也是相对的,当与周围大气混合均匀以后,气团的边界消失,气团本身也就不复存在了。 干绝热递减率 当气团垂直上升时,随外界压力的减少必然膨胀作功而气团温度下降。相反,当气团下降时,由于外界压力加大,气团被压绍而增温即绝热增温.干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