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手术切口的分类与清洁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手术切口的分类与清洁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原则_第1页
1/7
手术切口的分类与清洁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原则_第2页
2/7
手术切口的分类与清洁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原则_第3页
3/7
1 手术切口的分类与清洁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感染是最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正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手术部位感染。 一、手术切口的分类 SSI 的发生与手术野所受污染的程度有关。既往将手术切口分为三类:I 类清洁切口、II 类可能污染的切口及 III 类污染切口。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分类方法不够完善。为了更好地评估手术切口的污染情况,目前普遍将切口分为 4 类(其中 II+III 类相当于原来的II 类),见表 1: 表 1 手术切口分类 列 别 标 准 I 类(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II 类(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III 类(污染)切口 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 2 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紧急开胸心脏按压)者。 IV 类(严重污染-污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严重污染-感染切口为40%。确切分类一般在手术后作出,但外科医生在术前应进行预测,作为决定是否须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二、手术部位感染的细菌学 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是肠道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SSI 的病原菌可以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大多数是内源性的。即来自病人本身的皮肤、粘膜及空腔脏器内的细菌。皮肤携带的致病菌多数是革兰阳 性球菌,但在会 阴及腹 股 沟 区 ,皮肤常被 粪 便 污染而 带有革兰阴性杆菌及厌 氧 菌。手术切开胃 肠道、胆 道、泌 尿 道、女 性生殖 道时 ,典 型 的SSI 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在结 直 肠和阴道还 有厌氧 菌(主 要是脆 弱 类杆菌),它 们 是这 些 部位器官 / 腔隙 感染的主 要病原菌。在任 何 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大多由 葡萄球菌引 起 。 三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适 应证 3 抗生素对SSI 的预防作用无可置疑,但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一般的I 类即清洁切口手术,如头、颈、躯干、四肢的体表手术,无人工植入物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手术切口的分类与清洁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