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低下结解决方法 一 、选人 战略的执行要靠团队来完成,而选人则是团队组建的第一步。所以,选人是实现高效管理的源头所在。如果源头出现了问题,以后肯定会出现“副作用”。 很多人在按照经验、学历、专业等传统标准在选人。这些因素固然重要,但能解决忠诚度和执行力的问题吗? 上文已经说过,忠诚是执行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忠诚,就无所谓执行。按照标准和绩效强迫下来的执行,只会让员工怨声载道;同时,这种迫于制度和考核的压力之下而产生的“被动工作”状态,只会让他们做到“及格”,而不会达到优秀。如果所有的人都停留在及格的层面上,那么,企业的业绩也只能是“及格”。这种标准,只能维持企业生存,但谈不上发展,更谈不上核心竞争力。 那么,我们不得不问:员工到底是忠于什么? 忠诚的前提又是什么? 员工从来不会忠诚于企业,只会忠诚于他的事业。我们不难发现,在企业中,特别是在民营和私营企业中,忠诚度最高、最稳定、工作最有效率的往往是高层管理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公司的事业与他们自己的事业是一致的。公司是实现他们理想与抱负的平台。他们不是忠诚于企业,而是忠诚于事业。这一点,对于普通员工同样适用。没有人会忠诚于企业,只会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如果这家企业能够为员工事业理想的实现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那么,员工就会将公司的价值、目标和使命与他们自己的价值相联系,从而建立强烈的事业归属感和目标感。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员工忠诚度其牢固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一旦实现事业的平台消失,忠诚度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这里就涉及到人才选拔的第一个标准,即“目标匹配”。这种目标,指的是事业目标。举例来说,某公司是营销咨询领域的一流企业,而某个人正好想成为营销领域的专业人才,那么,对于这个人而言,这家公司正是其事业实现的理想之所。同样,对于公司而言,这样执行力低下结解决方法 的员工无疑是最佳人选。公司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相匹配,彼此对对方都是合适的,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雇佣关系才更有稳定性,忠诚度也就更高。同时因为明确的目标,员工的发展也更加积极主动,工作状态也由规章制度、绩效考核强制下的“被动应付”,转变为实现自己事业理想而努力的“主动进取”。中国有一句古话,“道不同,不相与谋”。这个“道”,从小的方面来说,指的就是共同的目标。从大的方面,用麦肯锡的话说,叫“共同的价值观”;用彼得·圣吉的话说,则叫“共同愿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