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强调音乐情感体验是音乐学科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教育能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教学中要利用情感因素,完善评价机制,注重学生身心自然发展规律和思维结构特点。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又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它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个空间,通过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学生自身的情感做纽带,用教学中的感染、激励、教化、启迪等效应,激发学生兴趣,使之爱上音乐、走进音乐、最后能够用心灵去感悟音乐,从而实现完善品格、高尚志趣的育人目的。一、强调音乐情感体验是音乐学科的特点在音乐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放在了首位,这说明音乐教育的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而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也就是说音乐教育要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知识和修养为目的。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我们不能因学生的嗓音不够甜美或五音不全的弱势给与否定;另外,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死板机械的将音乐理论知识强行填压灌输。音乐艺术中的审美感受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自由状态,我们应让学生在轻松自如、无拘无束的状态下通过情感教学使技术技能训练变的乐趣横生。音乐课程具有强烈的情感性特征,因此音乐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通过其亲身体验产生审美评价,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用情感找到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做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在进行《荧屏乐声》单元中《雪绒花》这一教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歌曲在影片中两次出现所起的不同作用,我特意在教学中安排了歌曲两次出现的电影片段以及相关情节的欣赏,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被音乐及剧情深深地吸引、打动,这时教师适时地、以精炼的语言提出问题:歌曲两次出现的情绪有何变化?两次演唱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同学们此时内心已产生了一定的情感体验,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更加引起了师生间情感上的共鸣,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这充分说明学生的审美情感不是冷漠的,可以通过以情动人的方式和美妙的音乐作品,将学生置于情绪激动和精神陶醉之中,以此把理性内容转化为情感形式,使整个音乐教学变成渗透着理性的情感教育。二、在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具有重要作用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2、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绪、格调、思想倾向加以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3、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在教材的安排和使用上,可以结合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等乡土特色,适当的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补和删减。例如结合天津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向学生介绍天津时调等各个方面、各个种类的音乐,这是每一个孩子所应该了解和传承的音乐文化瑰宝,通过此举可以使学生对我们的本土文化有一个正确认知,从而引起对家乡的热爱,培养良好的思想感情。三、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1、建立民主、开放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而艺术不能容忍说教,教与学的双方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建立这种良好教与学的关系的关键在于施教者,音乐教师应把感情的纽带首先抛给学生,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2、注重表情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