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学校德育努力提高德育工作质量常言道:“教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群育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这几句话既导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导出了它们各自的作用和地位。思想教育是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工程,始终是学校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工作的成败。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呢?一、提高认识,摆正德育工作的位置当前学校对安全工作、教学工作非常重视,抓得很紧,而德育工作却处于“说时重要,干时次要,忙时不要,出了问题才大喊大叫”的地位。这种教育畸形现象的产生和存在,从教育思想上来说,是教育思想不端正的表现;从教育者本身来说,则与缺乏系统性,不懂教育的整体性原则有关。学校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内容是一个整体,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几个部分。不重视德育工作,就不可能使学校德育工作收到好的效果,就不可能全面完成育人任务,这样学校整体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综合效应都会落空,提高人才素质也势必会成为空话、假话。因此,我们必须摆正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位置,加强领导和管理,精心设计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来搞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二、加强学习,明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强调:“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新世纪,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及其要求有了很大变化,他们与改革开放前的青少年有了很大的不同。当前青少年经历着两个“剧变”。一是他们内部经历着生理和心理的巨变,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同学,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器官功能日趋成熟。心理的变化给心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心理上出现了独立性、自主性、过渡性、闭锁性等新的特征,思想变化多端,情绪起伏不定。二是他们所经历的社会环境的巨变,他们成长在历史大变革时期,改变开放给我国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新旧体制的交替,中西文化的撞击,不同道德观念的矛盾,来自多渠道的庞杂信息对青少年的思想及道德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如何根据青少年身心变化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使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相应的变化和适应,以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三、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任何工作的进行都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指挥机构,是整个学校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或组织不合理,要取得好的工作成绩是不可能的。要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建立起一个分工明确,渠道畅通,精干有力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对完成学校德育工作任务有重要意义,学校规章制度体现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是非标准,它是全体师生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学校规章制度不仅对德育工作者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而且也对德育对象提出了思想和行为的准则。认真建立执行规章制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四、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树立全员德育观念学校德育工作者队伍是指学校党团组织干部、学校负责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政教主任、团支部书记、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及全体职工。那种书记管思想政治工作,教务主任管教学工作,辅导员、班主任管思想教育,科任教师管教课的观念都是片面的、错误的。《教师法》规定:“全体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也要求:“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都要明确育人职责,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因此,学校所有人员都负有育人的责任。虽然各人在德育工作中承担的任务和工作的方式、角度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是学校教育整体功能的组合因素,如果他们之中一部分不管德育,忽视德育,这个教育的整体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