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神 救 助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善解人意人,在他人需要时候,能解囊相助。可是,一种没坐过火车,没看过电视,连 50 元人民币都没见过山村小女孩,面对我盛情邀请,居然对都市繁华不感爱好。 那年,我在瓦房店乡百车沟小学采访一位小学教师时,有一种小女孩从门缝里看了我很久,我笑,她也笑。教师简介说,她叫范春芳,好学生。家里父亲傻,妈妈哑,生活可困难了。两次辍学,她又靠养鹅、采药卖钱,回到了学校。后来咱们结交。 夏天,在女儿催促下,我接她来沈阳度假。咱们登电视塔,逛公园,吃烧烤,唱卡拉OK,她却木然。一路上总是问我:“阿姨,妹妹旧书能给我几本吗?”“那当然,你头一次来市里,玩够了再说。”她只好不作声。 晚上,我和女儿说话声、电视吵闹声都没能转移她注意力。她先把女儿给她旧书放进书包,又拼命从女儿新数学书上往下抄题。我问她明天还想去哪儿玩,她说哪儿也不去了,想做完 50 道题,不会了还可以问妹妹。也许她懂得,这个繁华都市不属于她,学到手知识才是自己。 范春芳来时穿了一件长长金黄色衫子,显然是成人穿过旧衣服。可她说这还是村长从救灾衣服里挑出最鲜艳一件呢。女儿听得鼻子发酸,就从衣柜里往外掏衣服。她拿出一套蓝白相间学生套装递给范春芳时,我心动了一下,那是我在女儿生日时花 120 元买新衣服啊。“这衣服姐姐穿太大,不合适。”我拦了一下。“上衣是短袖,下身是裙子,有什么不合适。”女儿没明白我意思,范春芳明白了,“妹妹,你留着吧,这衣服太洁净,不合适。你再给我几本用过旧练习册吧。”女儿不由分说,先把衣服塞进她包,又去找练习册。我有些不好意思,给她 200 元钱。她说:“学费您已经给我交两年了,我不要。”“拿着,这是零花钱。”我也硬把钱塞进了她包。 第二天范春芳要回家了,她抱着我腿哭了半天:“阿姨,我一定好好学习,对得起您。”我嗓子发紧,说不出话。 从车站回来,女儿告诉枕头底下压着那套新衣服和 200 元钱。尚有一张纸条:“阿姨,东西不带了,共拿走书 21 本,谢谢您和妹妹。” 我忽然感到这童心折射出我心理残缺:“自信掩盖着虚荣,善良搀杂着自私。”自己慷慨是有条件,由于自己已经不需要了。而那孩子却在我自私施舍中感谢涕零。我糊涂了:究竟是我从经济上救济了范春芳,还是范春芳从精神上救济了我?16.文章题目“精神救济”含义和作用各是什么?(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