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真快乐》(第2课时)“快乐地分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体验分享带给自己和别人的快乐,愿意参与同伴分享;2.能够与同伴分享,在过程中珍惜他人的分享。3.知道分享的原则、方法与技巧。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处于6至7岁这个年龄阶段,这正是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期,所以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独占”的表现。从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分析不愿意分享的原因是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事物进行判断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分享的观念还没有形成。从学生的认知和能力角度来看,6-7岁的学生没有掌握分享的技能,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与同伴分享。学生不愿意、不会分享的原因,与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密不可分。独生子女或是二孩家庭,更多地享受着长辈的宠爱、迁就,在与同伴交往时往往容易出现不愿意分享的表现。因此,一年级的学生更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与培养下,学会与同伴分享,在和同伴的交往中感受分享的快乐。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分享的原则、方法与技巧。2.教学难点:愿意参与同伴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珍惜他人的分享。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忆分享说心情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进行了班级分享会。生活中我们可以共同分享喜欢的图书、玩具、作品,还有自己的好方法和故事等等。出示:图片1、2、3、4、52.提问: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开心吗?3.小结:开心有开心的方法,烦恼有烦恼的原因。我们一起出主意、想办法,让我们分享的快乐多一些,烦恼少一些。(板书:快乐地分享)活动二:会分享更快乐1.谈话:要想分享的快乐多一些,我们可离不开分享时的好方法。2.提问:和同学进行分享时,你有哪些好方法,快告诉大家。3.预设:(1)图书分享:要爱护、有借有还(2)玩具分享:要谦让、一起玩(3)作品分享:要小心、保护好(4)方法分享:讲仔细、有耐心(5)故事分享:要生动、可表演(6)秘密分享:小声点、要保密……出示:图片1、2、3、4、5、64.小结:掌握了分享的好方法,我们的分享会更快乐。老师也把同学们分享的好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送给大家。如果你还有更多的好方法,可以续编我们的儿歌。出示文字:秘密分享小声点,故事分享生动点,方法分享仔细点,作品分享小心点,与人分享礼貌点,一起分享快乐点。(板书:有方法)活动三:有问题能解决1.谈话:有几个小同学也想和伙伴一起分享,可是,他们却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7、8、92.提问: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你会怎么做呢?与同桌选择一个情境分角色演一演。出示:图片103.追问:想一想,还有哪些是不能一起分享的?出示:图片114.小结:同学愿意与我们分享时,要懂得珍惜。当别人不愿意与我们分享一些东西时,要学会理解,那东西对他来说也许特别珍贵。你乐于与他人分享,别人才会愿意和你分享。出示:图片12(板书:守原则)总结: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一位知心朋友。今天老师也想参加大家的分享会,给大家推荐几本与分享有关的图书。相信,在它们的陪伴下,你们会拥有更多的快乐分享。出示:图片13《红狐狸和蓝狐狸》图片14《长大我最棒系列之学会分享》图片15《石头汤》图片16《暖房子经典绘本:月亮是谁的》板书设计快乐地分享有方法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