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爱》说课稿说课教师:罗书彦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妈妈的爱》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歌。文中选取了五个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母子之间的生活片段,表现了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为本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课文,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语句,了解、体会和感受妈妈对“我”的无私的爱。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体会能力。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也要像妈妈爱我们那样,去爱我们的妈妈。3、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有关妈妈的爱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妈妈的爱。二、说教法与学法学生对妈妈的感情是最真挚、最深厚的,这就降低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理解的难度。在这堂课中,我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建立了学习小组,创设了浓厚自主学习的氛围,采用了自主合作、小组交流,朗读体会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主探究,读中体味。三、说教学流程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为了学生能做学习的主人,在对教材进行仔细分析解读后,依据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堂课,我以爱为线索,将爱贯穿课的始终,围绕爱,制定以下教学思路:(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爱上课一开始,我道出了开场白: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看到妈妈这两个字,我们便想起了妈妈那张熟悉而亲切的笑脸,让我们甜甜地叫一声“妈妈”;是妈妈带给我们生命,是妈妈辛苦地抚养我们长大,让我们深情地叫一声“妈妈”。是啊,我们在妈妈的怀抱里健康地成长,时时刻刻感受着妈妈的爱。这节课我们继续走入诗歌《妈妈的爱》(板书:妈妈的爱),更好地去体会妈妈的爱。这样,在优美的音乐中,老师一番深情的话语,一下子就将学生带进课堂,带入到妈妈对我们的情爱当中去了。(二)学生质疑问答,理解爱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着眼于让学生“知不足,而后再学”;让教师“知困,然后再教”。我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自己能学会的内容,发现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在就学生的质疑进行讲解、点拨,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疑难的问题、渴望学到的知识,精力一定会更集中、思维一定会更活跃。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这一环节,我分为三步:1、质疑:初读课文,感受爱。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妈妈在生活中对“我”的关爱,指导学生用“—”标出文中分别把妈妈的爱比作什么。那为什么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这样,让学生理清头绪,存下疑问,激起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2、解惑:再读课文,体味爱。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要求低年级学习默读,默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良好阅读习惯。再读课文我要学生默读课文前三节,指导学生带问题阅读,在反复阅读中理解体会妈妈对“我”深切的关爱。读完课文,小组交流,解决一部分疑难问题。然后全班交流,解决初读时遗留的问题,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妈妈的爱》一课词语比较好理解,大部分词结合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利用直观演示,学生自己基本能弄懂,如:额头、脸颊让学生自己演示给大家看。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留待精读课文时理解。3、存疑:精读课文,升华爱。学生通过质疑问答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放到精读课文时理解了。首先我把遗留问题归类,看一看这些问题都集中在哪几段中。然后重点读一读有关段落。《妈妈的爱》这一课中,为什么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这几个问题比较难理解。在指导孩子们看图、结合生活实际尝试理解了:妈妈摸着我滚烫的额头,为什么哭了妈妈责备的目光为什么也是爱?“教诲”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妈妈的爱是亲切的教诲?那么,学生对有疑问的四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学生对妈妈的爱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三)创设朗读佳境,感悟爱《妈妈的爱》是一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