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生》《品社》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单位:武清区教研室学科:品生、品社作者姓名:邢永玲《品生》《品社》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实践内容提要《品生》《品社》,如何在新课程的进程中实现自我的创新?如何使教师与新课程同行?如何使学生与新课程同成长?是我们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实实在在的重要课题。几年来,我们不懈努力,积极探索与实践,使我区《品生》《品社》的教学研究进入了常态化,师生共同发展的路径已清晰可见。一、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机制1.完善教研网络。按行政区域把全区34个单位划分为7个教研活动协作区。2.稳定教师队伍。能否稳定教师队伍,是学科教研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3.培养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未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二、完善一条符合本区实际的教研新路1.专家引领。我们曾多次请到市《品生》《品社》专家来我区作专题讲座,组织骨干教师去市区聆听专家讲座,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2.教学研讨。教研员发挥自身的角色功能和专业优势,研读课标、教材,搞专题讲座。3.送课下乡。这样做既可推动本课程实验工作稳步发展,又能保护和鼓励一线教师的课改积极性。4.课例反思。课例反思,使教师从成功中找出经验,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品生》《品社》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实践《品生》《品社》,如何在新课程的进程中实现自我的创新?如何使教师与新课程同行?如何使学生与新课程同成长?是我们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实实在在的重要课题。几年来,我们不懈努力,积极探索与实践,使我区《品生》《品社》的教学研究进入了常态化,师生共同发展的路径已清晰可见。一、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机制我区大部分学校处于农村,由于地域宽广,学校分散,长期以来,城区以外的学校外出学习机会少,因此,接受最新信息的机会也就相应减少。尤其《品生》《品社》课程几乎没有专职教师,教研活动也只能是形同虚设,给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带来困难。针对这一实际,在实施新课程的教研实践中,为既促进城乡学校不断上水平,又保证农村学校不掉队,我们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区实际的教研机制。1.完善教研网络。(1)每乡镇选择一名骨干教师作为区级中心组成员,由教研员集中培训、重点培养,使他们在本乡镇能够发挥示范引路、召集组织作用。(2)按行政区域把全区34个单位划分为7个教研活动协作区,由教研室牵头,每学期集中组织一至二次活动。(3)在城区以外的学校形成了“乡本教研”的格局,即以乡镇中心校为龙头,以中心组成员为核心,把最新的课程理念、最优的教学方法传达给所有任课教师。(4)在基层学校,由校长牵头,以学科组为中心,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我们的教研基本思路是:重心下移、基于学校、联系实际、稳步提高。2.稳定教师队伍。鉴于我区兼职教师占主体的现状,能否稳定教师队伍,是本学科教研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努力与各基层乡校的领导协商,在得到他们支持的情况下,协调全面工作,确保每个乡镇都能选派一名积极进取、乐于奉献、各方面素质较好的中青年教师作为中心组成员,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健康成长。中心组成员作为本课程骨干,承担着教材培训、课题研究,在本乡校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等工作。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中心组成员的带动下,我们的教师队伍在稳定中不断扩大。3.培养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课堂教学未来的希望和主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带出一支业务精良、思想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是教研员教研工作的重点之一。具体措施是:(1)确定人选。通过基层推荐和下乡视导,发现人才。再与学校协商,征得本人同意,签定《青年教师培养协议书》。(2)组织学习,使其树立倾心于本课程教育的思想。(3)进行业务指导与培训,使他们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4)创造学习观摩的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开阔眼界,汲取营养,取长补短。(5)给他们搭建展示平台,参加区、市级各种大型研究课展示活动等。有位专家调查研究后指出:我国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是他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事实证明,我们的骨干教师在实践中经受了锻炼,课堂教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