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好书读后感—不妨等一等 不妨等一等 它并不是一本多著名的读本,有别于那些世界名著。它着墨于生活的细节,用涓涓细流般的细腻文笔刻画着琐碎小事,却也着实让我感动。这是一部韩国家庭的作品,是一位普通老师得材于自己母亲的日记,加其自己的心得汇聚成的作品,是一本96 岁的妈妈与 72 岁的女儿合写的动人亲情书。 “妈妈,我还会再来的。”这句代表女儿心声的话语贯穿着全书。而母亲这辈子,就是因了这句话,一直等待着。其实,等待并不可怕。譬如我作为一名高中生,等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每天等着放学,每学期等着放假,等着三年后的高考。白领蓝领们每天等着挤地铁,等着下班。全世界的人每天都有或多或少地在等待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然而人并不害怕等待,最怕的其实是等待时的孤独。因为就算是喜爱的人在身边,爱的人在身边,也都是不能永久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和美好的都能根据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所以,人害怕孤独,又注定孤独。书中的母亲,在等待中老去,在孤独中死亡。 树叶不会常绿,青春不会永驻。从呱呱坠地,到少年初长成,到青春洋溢挥洒炙热,到经历磨难略有沉淀,到中年沉稳魅力凸显,到半百看尽世锦繁华,我们身边的伴侣不断更换,却渐渐遗忘一双父母,直到… 直到我们年过花甲古稀,回首发现他们已然不在。在你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岁月已经匆匆走过。在死亡和变故面前,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不知所措。有一天,你想拿起笔,写一写你的父母亲。可当你写下那些文字时,他们已经静静地去了。当你感受到心里的空荡荡时,才体会到当初他们的感受。很多时间,在他们等待电话响起守着孤独的时候,就悄悄溜走了。所以,旅行向前的脚步再怎么匆忙,也要记得停下来回望。不为其他,只为那一直在身后默默注视你的目光。 正如作家黄方国先生在《父亲》一文中写到“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过腰,开过车门。”这是一种遗憾,幸而他已弥补。诚然,我们往往将最温文尔雅绅士的一面展现给不相熟的人,努力照顾别人的感受,却把最糟糕的损害留给亲人。 在如今年代,我们许多人的父母一辈是存在着差异的。有的是学识渊博的教研者与博士,有的是中产阶级的温饱工薪者,却也不乏一些淳朴憨厚的农妇与农民。但不论他们的地位如何、财力如何、相貌如何,他们始终是我们的父母长辈,是我们应当尊敬关怀之人。 这也是一种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