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如何在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好的培育合作意识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因为能够促使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共同开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同时又能较好地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这种学习方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必要的组织、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必要的认识、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个别学生的“一言堂〞等等。本文将从建立学习共同体、建立良好的合作行为、在课堂中渗透合作意识三个方面来谈怎样培育和提高合作意识,为今后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的提高提供一些解决方法。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意识某位老师在上?计算机硬件安装组机?这节课时,采纳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分组实验安装,让学生亲自动手,共同探究计算机主要硬件的安装,掌握网卡安装。实验室里喧闹非凡,但真正动手安装的学生不多,小组中个别计算机能手开始大显身手,更多的学生看着计算机组成部件不知如何下手,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不是互相嬉闹,就是看“表演〞,小组汇报时也只是几个学习成绩比拟好的学生答复老师的提问。应该说这位老师的设想是好的。但在这个课堂里,学生能学到什么?体验到什么?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合作进行到了什么程度?许多老师对合作学习不太了解,加上茫然无处借鉴。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课堂上又是小组合作讨论,又是表演,又是动手操作,又是讨论成果展示,课堂气氛很活泼。仔细分析便会发现,所谓学生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上的热喧闹闹,并不能使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加到有着共同目标、明确分工的学习活动中去。21 世纪,学会合作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与此一致,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培育学生“沟通与合作能力〞就表达了该实质。因此,提倡合作学习是符合新教育理念的,但提倡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延续从前我们进行过的小组学习〔这种小组学习往往是为了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效劳的〕,不应该为合作而合作,而应该考查小组的每个成员是否都积极参加到有着共同目标、明确分工的学习活动中去;思想是否得以沟通,甚至碰撞;是否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会欣赏别人;小组成员是否真正到达知识技能上的优势互补;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品质是否显现并得以培育等等。一 合作意识的概念合作意识是指个体对共同行动及其行为规那么的认知与情感,是合作行为产生的一个根本前提和重要根底,人的合作意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