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习刘永坦院士事迹有感心得范文 5 篇 谁是刘永坦?寻找答案,先从一个选择开始,981 年,45 岁的刘永坦决定重新出发,他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学习刘永坦院士事迹有感心得范文,欢迎阅读! 刘永坦院士事迹有感心得【篇 1】 1965 年春,刘永坦在哈工大参加了科技攻关第一战,承担国家“单脉冲延迟接收机”研制任务,提出了总体设计方案。遗憾的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人生第一项研制任务,就开始了,1970 年刘永坦暂别尖端技术的研发,插队落户到黑龙江省五常县农村。刘永坦知道,处于逆境中的个人必须经得起考验,他没有消沉,激励自己做“合格的农民”,但因此落下了腰病的毛病。 1973 年,刘永坦重回哈工大,1978 年,被破格晋升为无线电系副教授。同年 8 月,凭借扎实的“内功”,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语言学院出国外语培训快班,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迈出国门的学者。 1979 年 6 月,刘永坦走出国门开始异域求学。他所进修的英国伯明翰大学电子工程系聚集着一大批雷达技术知名专家和学者,刘永坦的合作教授谢尔曼就是其中之一。谢尔曼交给刘永坦大量英文文献,凭借过硬的英文功底、深厚的专业知识,刘永坦开启学霸模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式,很快“啃完”了文献。他的勤奋、刻苦和才华赢得谢尔曼的信赖和赏识。谢尔曼让他参加到重大科研项目“民用海态遥感信号处理机”的研制工作中。 设计、试验、失败、总结、再试验……一年多以后,刘永坦顺利完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信号处理机研制工作。谢尔曼评价说:“刘永坦独自完成的工程系统,是一个很有有用价值、工程上很完善的设备,其科研成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很重要。他的贡献具有独创性。”进修期间,伯明翰大学授予刘永坦“名誉讨论员”称号。 通过这次难得的科研任务,刘永坦对雷达有了全新认识。传统雷达虽然有“千里眼”之称,但也有“看”不到的地方。世界上少数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新体制雷达的讨论,旨在让“千里眼”练就火眼金睛。 “中国必须要进展这样的雷达!这就是我要做的!”一个坚定的目标就此在刘永坦心中萌芽。1981 年秋,怀揣开创中国新体制雷达之路的宏愿,进修结束后的刘永坦立即起程回国。 刘永坦院士事迹有感心得【篇 2】 历时 10 个月,一份 20 多万字的方案论证报告出炉 留学归来的刘永坦满腔赤诚地开始向哈工大、向国家有关部门宣讲他的“雷达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