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安妮日记读后心得体会 5 篇 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 1944 年 8 月 1 日。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 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夙愿,将日记出版问世。以下是我整理的最新安妮日记读后心得体会 5 篇,欢迎阅读参考! 最新安妮日记读后心得体会(1) 关于战争题材的书和电影并不少见,它们或锐利或残忍,或血腥或压抑。这一本记录二战时期犹太人真实处境的 13 岁少女的日记中,并无一处暴力杀戮的篇幅,看后却叫人泪盈眼眶,无望到心底里去。这些被少女默默记录下的文字,无声地抗议着人类因野心膨胀而引发的战争恶行,用战争所带来的无法修复的毁灭警示你我。 她只是一个 13 岁的少女,在父母的庇佑下平安健康地成长。就像你我都经历过的花样年华,上学、聚会、玩耍 然而从某一天开始,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当你我依旧放肆地挥霍青春时,命运却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她的人生因此冲出轨道,滑向未知,而这一切仅仅因为她是犹太人。 在那个时代,数不尽的犹太人在街上、家中被逮捕。孩子放学回家发现父母不在了,父母回家发现孩子不在了 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让所有犹太人惶惶不安。她同父母、姐姐、陌生人隐居在公司大楼里一个暗无天日的秘密小屋中。为了躲避惨绝人寰的种族杀戮,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生存,一个没憋住的喷嚏都会出卖他们,招致厄运。安妮甚至不知道战争是什么样子,就开始了看不见尽头的躲藏生涯。 然而 13 岁的安妮,正是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在那个最有想法、最渴求表达、最需要阳光和自由的年纪,一切都成了奢侈。5 个成年人、3 个青少年,共同在一个缺少氧气的小屋里生存。刚搬进小屋时,故事的基调虽不至于欢快,但每一天的生活还算新奇有趣。那台可以收听 bbc 的收音机、节假日梅普的小礼物都带来了惊喜,饭桌上每一个人都有趣事可以分享。然而,随着屋外战况愈加严重,屋内的枯燥和压抑磨蚀了每个人的脾气,由最初的礼貌、客气、忍让变为了自私、争吵。再后来,那块稍大一点的黄油给了谁,谁的饭菜吃得最多,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要斤斤计较。而成长在和平年代的我,无法想象生活在这样毫无新意却又提心吊胆的日子里会是怎样的感受。 青春期的安妮的真诚和敢于表达在屋子里其他人的眼中成了任性和喋喋不休。她苦于无人理解,同时好奇自己身体的变化。她渴望父亲更多的爱,不满于母亲的苛责。我看着她,就好像看着过去的自己。有些时候我会因为安妮对待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