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1、时代的需要。步入新世纪,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时间的变迁,更主要的是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以信息为元素,以知识为基础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社会,人才的竞争关键是教育的竞争。我们的学生走向新世纪,面临的是竞争与挑战,他们必须学会选择、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了使学生以后能适应社会的竞争与挑战,就教育而言,必须用“主动发展”这一现代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解放”学生,给学生以“自由”,使他们从继承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为达此目标,当务之急就是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素质教育的需要。现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教育肩负着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特殊使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爱护和启迪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陈旧、僵化、呆板的教育思想、理论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重新构建一个充满生动和活力的、有利于新颖人才脱颖而出的现代教育新模式。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则是其关键和基本的内容。3、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仅靠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获得知识已不可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的需要。再说,学校教育只其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基础教育阶段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完,把知识塞得满满的,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最至关重要。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对这一命题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二、课题的界定:1、关于“自主学习”的界定:本课题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小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2、关于“数学学科中自主学习”的界定:本课题中的“数学学科中自主学习”是指在数学学科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习动机,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本课题的理论假设:以美国心理学家齐莫曼的“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创设情境、学法指导、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四、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自主学习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即是一种“学会学习”的能力。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态度体现一个勤字,要手到、眼到、口到、心到、腿到;学习方法要自己总结,会做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学会整理与反思;学习结果能自己评价,对学习成绩能正确归因,发现问题后能及时自我调整。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标志:一是超前学习,这是自主意识的反映;二是能够不断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三是注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权归还于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旧知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索,解决问题获取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问题让学生自己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创造,学习领域让学生自己拓宽,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开掘,持续学力让学生自己发展,并达到会学的境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给学生以自由。2、创造性原则:从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索和实验为主,发扬创造精神,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自主发现真理,主动探索尝试发现,帮助学生形成创新的本领。3、活动性原则:通过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式,让全班学生100%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不断拓宽活动领域,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自主探究活动或群体交流、合作中全面提高素质。4、成功性原则:帮助学生成功,创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