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老师专业标准》-----王智秋,刘慧第一部分 研制“小学老师专业标准”的背景一、对研制《小学老师专业标准》必要性的认识(一)法律法律规范老师专业行为,促进老师专业进展。(二)设立老师合格标准,促进教育公平。(三)为职前培育、职后培训提供目标参照。(四)符合国际老师教育改革进展趋势。(五)小学老师录用、评价、考核、注册的依据。(六)是制定《中国老师标准》的基础性文本。二、研制《小学老师专业标准》的原则(一)体现教育进展规律,特别是老师专业化的时代要求。(二)针对性,国际视野与本土实际相结合。(三)可操作性,具体可行 。(四)通用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五)进展性与引领性。三、研制的思路与过程 思路:在对我国小学老师专业进展现状和国 际比较讨论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过程,使标准研制过程具有小学一线老师、校长、高校培育培训机构专家、教育决策管理人员的广泛参加。 过程:现状讨论、国际比较、标准开发、试测与咨询、修改与完善。四、研制阶段1、2024—2024 年 国际比较、现状调研、测试形成初稿。2、2024 年 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老师培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组建课题组,开始修改、完善文本。3、2024 年 11 月 2 日 召开“教指委会”研讨文本。4、2024 年 12 月 19—20 日 教育部师范司在北京召开“老师教育标准汇报研讨会”,征求老师教育专家意见。5、2024 年 2 月 提交了“送审稿”。6、2024 年 10 月参照《幼儿老师专业标准》文本格式做进一步修改7、2024 年 10 月 25 日在北京召开专家审议会8、2024 年 11 月 2—3 日三个标准研制组主要负责人集中统稿,再次提交送审稿(2)1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9、2024 年 11 月中旬教育部党组讨论通过。10、2024 年 12 月初,形成现在《小学老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 第二部分 “小学老师专业标准”的框架结构和内容一、框架结构 维度(3 个):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三 个层次 领域(13 个):基本要求(58 项):二、内容(一)基本理念 小学儿童身心进展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小学老师只有了解并遵循这些规律才能给予儿童适合的教育。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儿童接受的第一种学校教育形式。因而,小学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小学老师需经过正规的专业性培育与培训,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