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生母语学习方式讨论与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 “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著名特级 老师靳家彦认为,新课程改革实验四年来,语文课堂依旧“自主不起来”。因 为靳家彦常常到许多地方讲学、上课、听课、座谈,所以他反映的情况具有普 遍性。可见,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那么多特级老师全国巡回讲学、示范课,还有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全员培 训,杂志、报刊也不遗余力地宣传,为什么小学语文课堂依旧“自主不起 来”?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还没有搞清楚“自主学习”的前提条 件。前提条件不具备,“自主学习”当然是空中楼阁了。 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分析,自主学习的最主要的前提条件是“流利地、 有理解地阅读”。这种水平的母语书面语阅读,可以叫做“自主阅读”,也可 以叫做“独立阅读”,或者“尝试阅读”。三个名称字眼不同,但概念的本质 相同。 2.学会“尝试阅读”的前提是模仿 假如把近几十年来识字教学的文献和教材通览一遍,我们就会发现,多少 年来,小学语文教育界一直存在着比较混乱的认识:把“尝试阅读”的前提条 件和“尝试写话”的前提条件混杂一起,理不出头绪。通过实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验讨论,笔者认 为,“尝试阅读”的前提是“模仿朗读”,“尝试写话”的前提包括两方面: “尝试阅读”和能听写最常用汉字。 大家都认为儿童应该“尽早阅读”,可是 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把“尝试阅读”的前提“模仿朗读”作为重点,反而把 “尝试写话”的前提条件中的一个方面作为重点。(请注意:不是全部,假如 是全部就没有工作重点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是这样规定的: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生不但没有轻装前进直奔“尽早 阅读”,反而在违反迁移规律死记汉字。因此,低年级小学生背着沉重的识字 包袱却没有学会“尝试阅读”。 3.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模仿和尝试 小学生学朗读、学默读、学汉字、练口语、学写话(包括习作),这些学 习项目尽管很多,但是学习方式不外乎两种:模仿和尝试。因此,国家要求小 学语文老师普通话水平二级甲等(含)以上,能写法律法律规范字。笔者认为,语文老 师口语表达精炼、能写“下水文”也很重要。 笔者认为,语文教材应该把精读课文和读写迁移课文分开编排。因为教材 中的课文作者大多为成人,儿童模仿习作并不方便。假如把同龄人的优秀作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