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平 板 运 动 试 验 出 报 告 的 要 求 平板运动试验的目的主要是观察在运动状态下有无心肌缺血性 ST 段、T 波及其它图形改变,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冠心病及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预后推断、高危病人的筛选。其次是观察既往患有心律失常者在运动情况下心律失常是加重了还是消逝了,以推断心律失常的性质是器质性还是功能性。为了让临床医师更清楚的理解我们的报告,特提出如下要求:1 报告的描述 ST-T 改变的描述。首先描述 ST-T 改变出现在运动后几分钟、分级运动达多少级情况下出现,在哪些导联出现,当时的心率每分钟多少次 。然后描述压低的形态是缺血型、近似缺血型、单纯 J 点型或下垂型,压低的幅度有多少毫米(或毫伏)及持续压低时间多少分钟。特别是压低的形态一定要描述清楚,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要求呈缺血型压低≥或比运动前压低≥ 时才有明确诊断意义。假如呈单纯 J 点型压低也要求压低的幅值必须≥或 J 点后秒处仍压低 ≥,ST 段指数<0 时 [ST 段指数=J 点压低毫米数(负值)+ST 段上升坡度(毫伏/秒,正值)] 才有较明显意义。如没有达到额定心率被迫停车者要说明当时病人的状况,是因为心绞痛、明显疲乏无力、走路不稳、呼吸困难、血压过高或 ST 段缺血型压低≥ 等。压低情况还要与运动前比较。恢复期仍压低者,要写明停车后几分钟恢复正常(或恢复到运动前水平)或停车后几分钟仍压低多少 mv。伴随 ST 段压低有无T 波异常及异常程度。个别心率慢时压低,运动后心率快时恢复正常也要描述清楚。 此外,也要注意观察各时段记录的实时图及按时间先后各导联的实时总结图,以便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排除基线不稳造成的压低。 心律失常的描述。运动前有无心律失常。若运动前无心律失常,运动中何时出现何种心律失常,其程度如何、持续时间、伴不伴随 ST-T 改变、停车后是否恢复正常。运动前已有心律失常,运动后心律失常是减轻了还是加重了。因心律失常被迫停车者要说明心律失常的种类及程度,如出现 3-5 个 QRS 组成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五阵、由窦速转为快速性心房纤颤或扑动,心率不但不增加反而降低,还是出现二度二型以上 AVB 等。 其它有关内容的描述。运动时或运动后如出现 R 波振幅( V5 导联)改变、隔 Q 波振幅 (Ⅰ、aVL、V5、V6 导联)改变、U 波倒置、Q-Tc 延长、PtfV1 值异常、血压升高或降低情况、电轴改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