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读书立学修身”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为了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建设川师宜外初中部师生的精神家园,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优化阅读环境,让校园处处弥漫书香气息,构建学生素质和谐发展、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具有浓厚校园文化氛围的学习型校园。二、活动目标(一)、教师层面:把读书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内在需求,读好三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自觉从德和学两方面完善自己。(二)、学生层面: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性地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浸润先进文化的滋养。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并进而养成终身的习惯。三、活动措施(一)、教师层面:1、搭建网络平台。建立川师宜外初中部“书香语林”工作室,突出读书活动指导性、研究性。2、做好教研组好书推荐工作。各教研组每月为教师推荐1本书,开展“读书接力赛”活动。各教研组要将推荐书目和推荐理由上传“书香语林”工作室,力求图文并茂,各位教师可交流阅读心得,展示阅读成果。3、每位教师每学期必读一本书,同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随笔。(二)、学生层面:1、各班级要加强“书香班级”环境建设,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2、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进行师生共读。语文侧重于经典背诵、名著阅读;英语侧重阅读;数理化地理侧重于科普阅读,政治历史侧重于社会文化阅读,艺体组则侧重于文艺阅读。3、树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或拓展相关主题的优秀篇章,要求每季度至少推荐学生两本名著、六篇美文。在备课中渗透相关内容,同时做好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4、开展多种形式活动,促进学生读书活动的有效进行。组织读书笔记、名著阅读知识竞赛、作文大赛、课前演讲、手抄报等活动,让每个学生把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四、保障措施1、加强领导。要把读书活动作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对读书活动的领导,成立专门的活动领导小组,为活动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组长:张学林副组长:张映梅组员:全体教师2、确保落实。以“内容充实、形式多样、落实到位”为原则,各个教研组、各个班级、各位教师、各位同学全员参与,力求读书活动收到实效。要重视学读书成果的积累,加强书香校园活动资料(文字材料、活动照片等)的收集与整理。3、读书活动安排时间:周一18:20~18:50七年级一班、二班;八年级一班二班。周二18:20~18:50七年级三班、四班;八年级三班四班。周三18:20~18:50七年级五班、六班;八年级五班六班。周四18:20~18:50七年级一班、二班;八年级一班二班。(第二周周一则为七年级三班、四班;八年级三班四班。依次轮流)地点:走廊、天井形式:该段时间内学生不得进入教室,不得接触任何作业、课程内容,必须认真阅读书籍。要求:安静、不得打闹4.关于阅读课——规范提议:现将周一下午第三节课统一增设为全校阅读课,由相应教师看守。若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则由生活老师看守。要求:(1)阅读课必须认真执行,在阅读课上不得阅读故事会、体育周刊等娱乐性杂志;(2)每周利用阅读课或其他阅读时间做好至少一篇读书笔记,由语文老师负责检查;(3)任何老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阅读课。5.阅读指导及交流——总结(1)由于整体阅读时间的提升,为保证阅读质量,不让课外阅读成为空谈,各班每周至少应抽出一次班主任晚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或读书分享活动,加强读书意义。(2)每月至少应有一节班会课专门作为读书交流会,用于该段时间内收获、感想或其他内容的分享交流、总结、指导。五、结语阅读是一个长期的活动,是对学生有着深远影响的活动,因此,初中部全体师生须认真执行,将初中部打造成具备浓厚读书文化氛围的地方,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