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的三点教学思考课程改革中的三点教学思考文章作者吴高珍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22日90课程改革中的三点教学思考应城市城南初级中学吴高珍应视“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宗教”——其一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的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课程改革在进行着,但一部分教师认定传统,无法体会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一部分人即便知道它的重要性,但认识不够,在教学中依然不能抛弃旧思维、旧方法。这些问题无疑成为课程改革中的绊脚石,使课程改革无法深入与扩展,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九年或十二年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的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难想象,在他(她)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的质量,关系到年轻一代能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学生”一词可以从“人”是自然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三个层面来解读学生学习——掌握生存的常识与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学生学习——遵从生活的律则与规范,以便和谐地与人相处;学生学习——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的初衷是那样的“善良”,正如佛家一心引人向善一样。“课程改革”是我心目中的“宗教”。应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圣经”——其二我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我之所以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学生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需要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责任承担的需要。人是万物之灵,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才有这几个方面的需要。学生的这些需要为教育中提倡探究学习,重视过程性目标,强调形成性评价,注重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健康的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对于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提供了人类学和心理学的依据。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还在于我们不能对“课堂上的收获”作狭隘的理解,收获不公包括认知的概念、定义、原理、公式、基本事实等等的掌握以及认知策略的完善,也应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所经受到的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所获得的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等。具体地说,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知识的建构与运用;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精进;情感的丰富、细腻和纯化;态度和价值观和形成、改变与完善;技能的形成、巩固和熟练。总而言之,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户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这必定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我愿意读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经书”。不应为“模式”“念经打坐”——其三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是我们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但落实这个问题绝不是靠“初中语文课内外读写结合立体化新模式”完成的。我认为要落实这个问题,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明确教师的职责,而不是牢记“模式”的步骤。教师在教学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职责帮助学生寻找、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