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张开:情境化试题设计在高考语文中的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 张开2024 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下简称《实施意见》)颁布后,高考启动了自 1977 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轮改革。新一轮高考改革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全面提高科学选才能力,助力实现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语文是受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高考科目,自 2024 年《实施意见》颁布后,语文科的考试内容改革一直探究适合考查关键能力、体现学科素养的方式和方法,在阅读和表达的多个考查板块中设计了情境化默写题、篇章语用题和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等。这些尝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语文试题对能力和素养的考查效果,有力地推动了考试内容改革,也体现出未来考试改革重视情境化设计的进展方向。从对教育教学引导的角度看,情境化的试题设计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4 年版)》中“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培育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语文课程性质相呼应,能够积极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情境化试题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背景情境化试题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这一理论是当代学习理论讨论的热点,是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又一重要的讨论取向。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产生巨大影响的认知革命后,出现了与建构主义密切相关的情境认知和学习理论。这一理论的诞生,不仅标志着学习理论讨论的巨大转型,也制造出一个学习理论的新时代。1989 年,布朗、科林斯与杜吉德在《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一文中,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成为情境认知领域的开创性与指导性之作。其主要观点是: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知识正是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在文化中不断被运用和进展着的。“学习的知识、思考和情境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知与行是相互的——知识是在情境中并在行为中得到进步进展的。”情境认知理论在对学习的讨论中,“超越了学校教育情境的限制,把讨论的视野扩展到更宽阔的人类学习现象中,试图由此去发现人类学习的本质”。其中的知识不再是独立、僵化、单一的内容,而是依赖于一定或特定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