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怎样使数学更数学更贴近生活 1、怎样使数学更数学更贴近生活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明确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阅历和已有的学问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面对新课程标准,把生活阅历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与互动中更加喜爱数学、喜爱生活。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重在利用生活阅历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情境要被给予数学思索,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应当隐含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且能挑战学生的思维。如:商店里排球单价是 30 元,篮球单价是 20元 , 小 明 用 50 元 能 买 到 这 两 种 球 吗 ? 有 的 回 答 不 能 , 因 为30+20=52,52>50。有的回答能:用还价的方法买;在节假日 2、打折的时候买……还价、打折这都是生活中的阅历,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你能说这样的回答错误吗?这样的回答不值得鼓舞吗?二、生活情境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在教学“计算容积”时,引入《爱迪生巧算灯泡容积》故事:在灯泡里倒满水,再把水倒进量桶,量出水的体积,就是灯泡容积。启发学生思索:假如能够转换思维,用间接的方法试试,问题就变得简洁了,这就是思维变换带来的好处。通过生活中的故事感受:遇到问题要擅长动脑,主动思索,多角度多方面地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往往能做到事半功倍。体会到数学本身强大魅力,激发学习的主动第 6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性。三、模拟真实情境,突破教学难点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养,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如:“行程问 3、题”应用题,学生对“相向”“相对”“相背”“同时”“两地”“相遇”等概念缺乏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学时带着学生到操场上,实际走一走,在“情境再现”中理解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集中沟通,难点就迎刃而解了。通过实际演练,使数学学问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在体验生活场景中,使课堂与生活水乳交融。四、回来生活空间,解决数学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教育不只是学问的克隆,学习的本身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数学学问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