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抛砖引玉成语故事 抛砖引玉成语故事 抛砖引玉成语故事 1 抛砖引玉《历代诗话》载有这样一则故事。 唐朝有一位诗人,名叫赵嘏,诗才很高=他的“长笛一声人倚楼”的诗句曾得到出名诗人杜牧的观赏,因此人们称他为“赵倚楼”。 当时还有一位诗人,名叫常建,他的诗也写得不错,但是他自己并不满意,而对于赵瑕的诗才,却是特别佩服。 有一次,赵嘏到苏州去游览。常建那时在苏州,事先得知了这个消息,特别兴奋。他说:“这是个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确定要设法让赵嘏留下几句好诗来!"但是,用什么方法呢?他想:灵岩寺是苏州的一大名胜,赵嘏既到苏州,必定要去灵岩寺,假如预先在寺中题下一句半首,说不定会因此引起赵嘏的诗兴。 于是,常建就在灵岩寺的墙上,写上了两句。赵睱果真来到灵岩寺游览,观看墙上的诗,只有两句,便提笔在后面添上两句,成了完好的—首。常建支配的计策,竟获得胜利:用自己的不太高超的两句,换来了赵锻续成的精彩的一首! 第 9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有人说,常建的这个方法,真可谓“抛砖引玉”了。“抛砖引玉”这句成语,比方自己先发表粗浅的意见或简陋的文字,目的在于引出别人的高论或佳作。 抛砖引玉成语故事 2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在唐朝时期,有一位高僧名叫从稔禅师,相传他对僧徒参禅要求极严,必需人人静坐敛心,集中专注,绝不能理睬外界的任何事物,而要到达凝思息妄、身心不动的入定境界。一天,众僧晚参,从稔禅师有意说: “今夜答话,有闻法解悟者出来。” 此时众徒个个盘腿正坐,闭目敛心,不动不摇。恰恰有个小僧沉不住气,竟以解悟者自居,走出礼拜。从稔禅师瞟了他一眼,缓声说道:“刚刚抛砖引玉,却引来一块还不如砖的土坯!” 据《历代诗话》、《谈证》等书记述:唐代一位名叫常建的诗人,一向仰慕赵暇的诗才。他听说赵暇来到吴地,料他确定会去灵岩寺游览,便先赶到灵岩寺,在第 10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寺前山墙上题诗两句,希望赵暇看到后能添补两句,续成一首。果真赵暇游览灵岩寺看到墙上两句诗,不由诗兴勃发,顺手在后面续了两句,补成一首完好的绝句。常建的诗没有赵暇写得好,他以较差的诗句引出赵暇的佳句,后人便把这种做法叫做“抛砖引玉”。其实,常建、赵暇并非同一朝代人,他们各自的活动年月相距百年之多,续诗之说不行信,只是由于这段故事很知名,“抛砖引玉”因此而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