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老师要面对真实课堂,有缺憾的课堂最真实(老师随笔) 清脆的下课铃响了,学生手中学案的最后一个环节——“当堂巩固”没有来得及处理。这时我发现这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已满头大汗。这是前不久全校优质课评选中的一个场景,这位老师之所以在寒冷的冬天满头大汗,我想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课没讲完,预设的课堂教学程序没能完成。 课后,这位英语老师依旧一脸痛苦,后悔万般地说:“课没讲完,真失败。”我问她:“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课没讲完,你认为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她说:“学生在英语对话过程中,引用的例子五花八门,有些甚至超出了课文本身。还有,学生在合作探究环节讨论过于激烈,争辩的问题太多,占用了大量时间,所以最后当堂巩固环节,我就没有时间进行了。”接下来她表示,下次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在公开课与优质课评选这么重要的场合,绝对不能再让学生这样肆无忌惮、毫无顾忌地争论了之后又再三说,一定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我的回答令她惊讶:“我觉得没讲完是这节课的最成功之处。” 老师要面对真实的课堂 通常全校老师都参加听课的公开课,主讲老师都会格外重视。很多人会使出浑身解数,钻研教材,查找资料,请教同行,反复“磨课”,甚至会三番五次地找学生进行预演、排练,指示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按自己的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设计行事,生怕在上课当天会出现任何的纰漏。这种情况下,老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不一定是自己想说的、想做的,在很大程度上他的课堂成果实际上是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研组全体老师集思广益的结果。学生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也不一定是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只是老师提前安排好的话语和动作的再现而已,这样学生就变成了配合老师的道具和木偶。这样的课堂,其实就是表演和作秀。试想,日常教学中,有哪位老师一年到头能每天这样备课呢? 问题真实生成才符合学习规律 这位老师自己觉得,有些学生的对话脱离了课本,加上在合作探究环节学生议论过多、争辩过于激烈占用了大量时间,最终导致课没能讲完,这是一个败笔。在我看来,这才是本节课让人耳目一新之处,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新课改理念下,老师应当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学生的英语对话可以是简单的课文复制或者模仿,也可以是跳出文本本身而猎取的新知识,只要合乎教材的知识框架,老师就不应当阻止。跳出文本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更能证明学生的真正能力,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