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挫折承受力 作者: 来源: 类别:心理健康 日期:2002.11.26 今日/总浏览: 11/4547 不同的人,在同一情境中受到相等强度的挫折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在能否经常受得起挫折打击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不仅因为各人经受挫折时的心理状态不同,对挫折的认知、评价和理解不同,还在于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应付挫折的行为方法的差异。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合适的方法对待挫折、克服障碍的人,其挫折的承受能力就强,就能更好地获得对挫折的良好适应。增强挫折的承受能力,可以有很多的方法,也涉及许多因素,下面我们谈一些主要的问题。(一)正确认识挫折要能够正确地认识挫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自己处在旁观者的地位,看到别人遭遇挫折时,或许有时还能做出一些较为正确的分析,而当挫折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时,要能做出正确而清醒的认识则就很不容易了。在挫折情境中许多不理智的反应,不正确的行动,都是与缺乏对挫折的正确认识有关的。因此,我们就应当有正确的挫折观。这表现在:1.我们应当认识到,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可以说,挫折也是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不是遇到这种不幸,就是遇到那种厄运;不是遇到大坎坷,就是遇到小麻烦。虽然我们不欢迎挫折,不喜欢挫折,但又总是躲避不开它。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就是喜、怒、哀、乐的总和。有喜有乐,自然就会有怒有哀。自然间、社会间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在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一切顺利、直线发展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所谓“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往往只是人们的良好希冀而已;“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倒是司空见惯的。纵观古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大都是在逆境中坎坷中磨砺过来的,人类创造文明与进步的事业,无不经过挫折与失败。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时,曾遭到当时朝廷政治上的打击,对他降职使用。别人也嘲笑他搞科学是不务正业。但他不为功名利禄和嘲笑讽刺所动摇。世界著名科学家、大西洋海底第一条电缆的设计者威廉.汤姆逊教授(凯尔文勋爵)曾:“有两个字最能代表我 50 岁前在科学进步上的奋斗,这就是‘失败’。……失败当然会产生忧虑的,可是,对于从事科学的人,天赋的才能常会带来一种特别的兴致,借此使他不致十分失望,也许反会使他的日常生活格外快乐。”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 293 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有 127 人在生活中遭遇过重大的挫折。挫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