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蜡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出处】《本经》【拼音名】MiLa【别名】蜡(《肘后方》),蜜蹠(《本草经集注》),蜂蜡(《现代实用中药》)。【来源】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工蜂分泌的蜡质,经精制而成。春、秋二季,将取去蜂蜜后的蜂巢,入水锅中加热熔化,除去上层泡沫杂质,趁热过滤,放冷,蜂蜡即凝结成块,浮于水面,取出,即为黄蜡。黄蜡再经熬炼、脱色等加工过程,即成白蜡。【性状】① 黄蜡(《姚僧坦集验方》),又名:黄占(《种福堂公选良方》)多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呈黄色或黄棕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表面光滑,触之有油腻感。体轻,能浮于水面,冷时质软脆,碎断面颗粒性,用手搓捏,能软化。有蜂蜜样香气,味演,嚼之细腻而粘。不溶于水,可溶干醚及氯仿中。以色黄、纯净、质较软而有油腻感、显蜂蜜样香气者为佳。② 白蜡(《别录》)又名:蜂白蜡。为白色块状。质较纯。气味较微弱,其它均与黄蜡同。全国大部地区均有生产。【化学成份】蜂蜡(蜜蜡)主要成分可分为 4 大类,即酯类、游离酸类、游离醇类和烃类。此外还含微量的挥发油及色素。在酯类中有软脂酸蜂花酯(约占 80%,是蜂蜡主要成分),蜡酸蜂花酯落花生油酸蜂花酯;在游离酸类中有蜡酸(约占 15%),廿四酸,褐煤酸,蜂花酸,叶虱酸,落花生油酸,新蜡酸即廿五酸;在游离醇类中有正廿八醇,蜂花醇;在烃类中有廿五烷,廿七烷,廿九烷,卅一烷及不饱和的蜂花烯。以上所举,是一概略,例如所含脂酸可能包括从 C24 至 C34 的偶数碳的正脂酸,醇类可能包括从 C24 至 C34的偶数碳的伯醇。黄、白两种蜂蜡的成分,基本相同。蜂蜡据称尚含一种芳香性有色吻质,名为虫蜡素。【性味】甘淡,平。① 《本经》味甘,微温。② 《药性论》味甘,平,无毒。③ 《本经逢原》淡,平,无毒。【归经】入脾、胃、大肠经。① 《本草汇言》入手、足阳明经。② 《本草求真》入肝、脾。③ 《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功能主治】解毒,生肌,定痛。治急心痛,下痢脓血,久泻不止,胎动下血,疮痈内攻,久溃不敛,水火烫伤。① 《本经》主下痢脓血,补中,续绝伤,金疮,益气。② 《别录》疗久泄辩后重见白脓,补绝伤,利小儿。③ 《本草通玄》贴疮生肌止痛。【用法用量】内服:溶化和服,1.5〜3 钱;或入丸剂。夕卜用:溶化调敷。【注意】湿热痢初起者忌服。① 《本草经集注》恶芫花、齐蛤。② 《本草经疏》火热暴痢不宜用。【附方】① 治赤白痢,少腹痛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