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的学问》(第4课时)“买卖中的道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懂得买与卖的行为都应该遵守道德,初步形成法制观念。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诚信的普遍意义。3.在实际生活中购物时能做个受欢迎的顾客,养成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具有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二、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三年级的学生都有过与自己的父母到各种各样的商业场所买东西的经历,大多数学生也曾经自己独立到小卖店买过零食,或结伴到住家附近的超市购买过一些学习用品。在这些购物过程中,他们的某些行为处于无意识状态,对于买卖中无论是商家还是买家的道德问题没有特别注意过,他们自己在买卖活动中出现的行为,无论是正面行为或是负面的行为,也都仅仅是儿童心理特点所自然反映出的一些无意行为。这些正面或负面行为的自然流露,大多是潜移默化地受家庭中长辈的影响或社会上成年人的感染。因此,从他们的生活经历出发,总结、概括出正确的买卖道德和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懂得买与卖的行为都应该遵守道德,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商家必须诚信经营才能赢得更多的消费者,而顾客需要文明购物才会受到商家的欢迎。难点是养成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具有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在今后遇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的孩子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我尝试着通过展示一些商家在经营过程中或维护信誉或缺失诚信的事例,使学生能初步用辩证的态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学生在观看多媒体后思考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懂得买与卖的行为都应该遵守道德,同时自律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而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会用恰当的方式来维护。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是懂得买与卖的行为都应该遵守道德。2.教学难点:难点是养成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具有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上课和课间活动的有关资料。2.教师到学校附近的购物场所(最好是学生经常去的)。观察了解一下小学生在商场“不受欢迎”的行为有哪些,如果有具体的数字或实例就更好。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听一听1.出示广告:补脑灵,补脑灵,考试成绩好,越吃越聪明。2.提问:同学们,你们相信这则广告吗?3.导语: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周围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商家呢,为了打开市场,就拼命宣传推销自己的商品,而我们消费者,只想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于是,在买与卖的过程中,就涉及到一些道德规范需要双方来共同遵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买卖中的道德》。(板书:买卖中的道德)活动二看一看1.谈话: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边观看视频边思考这是为什么?2.[播放视频:海报故事学习:消费权益人人有.wmv](商家以次充好)3.[播放视频:观察学习:维护自己的权益.wmv](商家卖过期食品)4.[出示图片:乐乐的发现.jpg]5.过渡:看了乐乐遇到的这件怪事,你有什么想法?(商家随意调整价格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6.小结:这些商家的行为非常不道德。活动三说一说1.谈话:你和家人有无遭遇虚假广告上当受骗或者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的经历呢?请你谈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当你和家人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是怎么想的心里有何感受?2.提问:同学们,当我们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能干什么呢?3.学生自由回答4.[播放视频:海报故事学习:购买不合格产品应该怎么办.wmv]5.过渡:在超市购买到不合格的产品时可以及时跟超市的工作人员反映,请他们帮忙解决。6.[播放视频:海报观察学习:遭遇不合理购物时怎样投诉.wmv]7.四人小组讨论:遭遇不合理购物时该怎样投诉8.学生汇报9.过渡: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对于那些虚假的广告,没有质量保证的产品,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为此,我们国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