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奥运会》教学设计一、设计依据:《标准》指出:实践与综合运用领域突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念三个领域的统整和衔接,体现了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共同作用,强调课本上的数学与学生熟悉的生活之间的联系。实践与综合运用是一个从进入问题情景开始,通过实践体验、综合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具有现实性、问题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这是《标准》中一个新增设的领域,也是一个可以使教师充分施展才能,展示新课程魅力的一个领域。根据以上数学实践与综合运用的理念,我设计了一节数学活动课。据此我选择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结合北师大版中数学与体育的知识点,确定了数学与奥运会的主题。一来在2004年8月的雅典奥运会来临之际,关于奥运会的报道可以说的铺天盖地,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氛围中,抓住学生对奥运会的热情,研究奥运会中的数学问题。二来自从2001年7月13日中国北京申奥成功之后,大家一直在为2008年的奥运会做准备,所有的中国人都在关注着这件大事,学生们也会伴着北京奥运会一起成长、一起前进。在这种对未来的畅想中,抓住学生对中国奥运会的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二、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2.扩大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3.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4.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教学流程:依据新课程所追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整合”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奥运热身在我们周围处处有数学,时时会碰到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所以上课伊始我以2001年7月13日那个举国欢庆的场面导入,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引导学生借此回顾对2008奥运会的了解,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引导学生课前在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资料,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进行了知识的延伸,激发了学生想了解奥运会的愿望。接着以奥运会为载体,寻找赛场上的数学问题。在这里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和奥运会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的,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师:2001年7月13日,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骄傲的日子,你们知道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吗?生: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了。师:对,我们赢了。现在就让我们重温一下当时激动人心的场面。(多媒体演示)从那一刻起,奥运会就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你们对2008奥运会有多少了解呢?我知道你们在网上搜集了很多资料,现在我就考考大家,让我们先来个奥运热身赛。(多媒体演示)师:这两副图片分别代表什么?生:我知道这是北京的申奥会徽,它是由奥运五环色构成,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中国结”,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图案如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师:看来你很关心北京的申奥过程。生:我知道这是北京的奥运会徽,她似印非印,似“京”非“京”,潇洒飘逸充满张力,寓意是舞动的北京;中国印--这是13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的承诺。师:说得真好,我们相信中国人一定会办一次最好的奥运会。师:这两句话分别代表什么?生:我知道:“新北京、新奥运。”是北京的申奥口号。“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的奥运主题。师:你能带领大家一起说说我们的口号吗?师:这两个建筑又分别代表什么?生:我知道酷似鸟巢的建筑是北京奥林匹克体育场,奥运会最重要的场馆,通常都称为奥林匹克体育场,一般开幕式、闭幕式、田径比赛和部分足球比赛都在这里进行。它对面的是被称为水立方的游泳中心。师:看来同学们一直关注着我们的生活,关注着我们的奥运。其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奥运会中也处处充满着数学。你们能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找到数学问题吗?生:我知道很多比赛需要计时,比如在游泳比赛中我们就能看到数学中时、分秒的知识。生:我知道田径比赛的跑道也很有学问,像400米起跑时,运动员并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里就有数学中圆的周长的知识。生:我知道有些比赛是有比分的,比如篮球比赛几比几,就是数学中比的知识生:我知道比赛中会出现很多数,比如运动员的号码是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