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考方向,探索有效方法,提高复习质量 北师大实验中学 王宏伟 对于每位进行高三年级教学的教师来说,提高所教学生的成绩是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我个人以为学生成绩的提高离不开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二是教师道之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涉及到多种因素,本人研究不多,不敢谬论。今天,我主要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从教学方法方面谈谈几点认识,与大家交流。如有不当之处,请诸位同行指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个人以为高三教学的“器”就是科学的教学方法。它包括对高考方向的准确把握和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复习方法。准确地把握高考方向是提高成绩的前提,有效的复习方法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它们关系到考生和高考成绩的成败。 准确地把握高考方向 高考方向包含考察的倾向和考试的范围两方面。把握高考方向通常要依据当年的考试说明或大纲、高考试题、课程标准和现行高中教科书。 考试说明或大纲规定了高考的目标、能力要求、知识范围和考查形式,不仅是命题者的出题依据,也是考生复习的主要依据。但由于考试复习大纲基本上涵盖了现行高中教材的主要内容,加之其行文的纲目化特点,不太容易具体判定考察倾向和考试范围(知识内容),因此高考试题、课程标准和现行高中教科书就成为判定考察倾向和考试范围的主要依据。 高考试题体现了考试说明或大纲规定并反映出命题者对史学研究和现实问题的思考,自主考试以来,全国出现了许多考题,我主要以全国两套高考试题和北京地方试题为依据。全国高考命题时间较长、经验丰富、水平较高(能力渗透尤为突出),故为重要参考。地方单独命题已经进行四年,命题小组风格相对稳定,题目特点明确,难度起伏不大,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应成为判断考试范围和考察倾向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工具。现行高中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考生复习的主要材料。 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是相对稳定的,研究历史的视角(或史学范式)是多种多样的,近几年来阶级斗争观、生产力观、近代化(现代化)、整体史、全球史和文明史等史学范式在命题中都有所出现,不同史学范式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这就造成试题考察倾向的不同侧重。近年来,全球史和文明史(泛言之人类智慧的结晶)等史学范式在全国高考中有较多体现。文明史包括制度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部分,这与新课标中的必修课程的三部分(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