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Trade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开课院系:管理学院授课教师:张鹏每学期学时:32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课程简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管理学院为工商管理方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其他专业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和把握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益,提高学生国际贸易学科领域内的理论基础,使其能运用其中的经济理论分析和解释对外贸易领域内的一些经济现实,掌握进出口合同中的主要条款的规定方法。(2)课程性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是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在理解国际贸易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为今后从事进出口业务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3)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和把握一个国家开展国际贸易的利益,了解一国管理对外贸易常用的政策措施,掌握进出口实务中合同条款的规定方法。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各章内容,本大纲详细列举了每一节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进行。(4)本课程内容提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其内容包括三部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介绍代表性的贸易理论,从16世纪出现的重商主义到二十世纪下半叶的新贸易理论,说明国际贸易如何为国家带来经济利益、一个国家应如何参与对外贸易。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措施、非关税措施、出口管理措施、世界贸易组织等内容。国际贸易实务说明了进出口业务的实际操作环节,包括外贸合同各条款的规定方法、交易磋商的程序、履约的程序等内容。2.开课专业及教学用书(1)开课专业、年级:工商管理方向各专业二年级(2)教学用书:白洪声、张喜民主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三版),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3)相关参考书陈宪编著:《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薛荣久主编:《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胡涵钧主编:《新编国际贸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海闻等著:《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3.各章节大体授课学时分配章节一二三四五课时42222章节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课时22422章节十三十四十五课时4224.各章节主要内容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一、国际贸易的概念与特点二、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三、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第二节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一、国际分工的概念与类型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三、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四、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当代国际贸易的基本特征)五、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第二章西方自由贸易理论第一节绝对成本论与比较成本论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第二节相互需求论一、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第三节要素禀赋论一、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二、与要素禀赋论有关的几个概念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第四节里昂惕夫之迷一、里昂惕夫之迷二、里昂惕夫之迷的谜解第五节新贸易理论一、新要素学说(可获得说、熟练劳动说、人力资本说、研究开发要素说)二、国际贸易的动态理论(技术差距轮、产品周期理论、原料贸易周期说)三、产业内贸易理论(需求偏好相似论、规模经济递增说、产业内贸易理论)第三章西方保护贸易理论第一节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二、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第二节保护幼稚工业论一、历史背景二、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三、主要内容第三节对外贸易乘数论一、理论背景二、主要内容第四节中心-外围论一、理论背景二、主要内容第五节新保护贸易理论一、战略贸易论二、管理贸易论三、竞争优势论第四章关税政策措施第一节关税概述一、关税的基本概念二、关税的特点第二节关税的基本分类一、财政关税、保护性关税和调节性关税二、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三、进口正税、进口附加税和差额税第三节关税的征收一、关税的征收方法二、关税的征收依据第四节关税的理论分析一、关税的经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