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多肽的设计、偶联策略 抗体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应用范围包括蛋白质表达检测和鉴定、蛋白质加工、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定位、免疫中和反应、蛋白质同源结构域研究、蛋白质纯化以及疾病的免疫诊断和治疗。尽管抗体的制备过程不存在技术难点,但是抗原的选择以及所制备抗体的用途对能否获得一个优质高效的抗体至关重要。以下将对抗原多肽的设计、偶联策略等逐一介绍. 抗原设计 首先选择合适的多肽序列,明确最终产物的用途对选择序列非常重要。如果仅仅需要生产针对蛋白质某个区域的特异抗体,比如研究蛋白质 N端的前提物,我们就需要设计N末端的多肽抗原。如果抗体的使用目的是识别修饰的氨基酸,如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或者酪氨酸,乙酰化赖氨酸等,就必须对多肽进行相应的修饰。如果抗体最终用来识别自然状态下的蛋白质,对抗原的设计就要求更高。一般情况下抗血清能够识别用来免疫的多肽序列,但是不一定识别蛋白质的折叠结构。蛋白质的抗原决定簇一般由 6-12个氨基酸构成,呈连续性或者非连续性序列。连续性抗原决定簇由连续的氨基酸序列构成,而非连续抗原决定簇包括一组非连续氨基酸,这些氨基酸由于蛋白质的折叠而形成在空间上相互毗邻。针对连续性抗原决定簇的抗体能够识别没有被埋藏在蛋白质内部的序列,而非连续性抗原的抗体能否识别抗原决定簇取决于用于抗体生产的多肽是否存在二级结构。 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表露性、柔韧性决定了多肽的抗原性。许多水融性的自然状态下的蛋白质其亲水序列暴露在外测,而疏水性氨基酸序列包埋在内部。抗体结合蛋白质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另外抗原决定簇柔韧性比较高。蛋白质的C末端经常暴露在外测并且有较高的柔韧性,因此经常被用来作为抗体生产的抗原。但是如果 C末端是跨膜蛋白质的膜内部分,该序列可能由于疏水性太强而不适合用来作为抗原。同 C末端序列类似,蛋白质的N末端序列也经常暴露在蛋白质的表面,同样为首选抗原序列。 预测蛋白特性(例如亲水性、疏水性)及二级结构(例如 α -螺旋,β -折叠,β -回旋)的一些算法有助于选择表露性较高,有抗原性的内部序列以用于抗体生成。常见预测性算法有如下三种,Hopp及 Woods所描述的亲水性曲线给蛋白序列中的每一个氨基分配一个平均亲水性值,对于一系列的相邻氨基,平均亲水性的最高点通常就位于抗原决定簇或在其附近。Kyte 及 Doolittle 所提出的另一算法略有不同,它主要是衡量蛋白序列的亲水性及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