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控制轧制 是在热轧过程中通过对金属加热制度、变形制度和温度制度的合理控制,使热塑性变形与固态相变结合,以获得细小品粒组织,使钢材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的轧制新工艺。 控制冷却。 是控制轧后钢材的冷却速度达到改善钢材组织和性能的目的。 加热制度:加热温度,加热速度 变形制度:各道次压下分配,变形间隔时间,变形速度等 温度制度:开轧温度,各道次变形温度,终轧温度,快冷温度,快冷速度,卷取温度。 提高性能的主要手段:细化晶粒。 快冷作用:改善组织结构,抑制晶粒长大。 1 钢的奥氏体形变与再结晶 重点: 1 ) 热变形过程中各阶段的特征 2 ) 变形量与热变形间隙时间内钢的奥氏体再结晶行为特征的关系 难点:细化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与促使动态再结晶进行的矛盾 1 .1 . 热变形过程中的奥氏体再结晶行为(动态再结晶) 1 .1 .1 . 热变形各阶段的特征 热塑性加工变形过程是加工硬化和回复、再结晶软化过程的矛盾统一,如果钢在常温附 近变形(冷加工),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钢的变形抗力增大。从微观的观点看,随着变形量的增 加位错密度增大。这时异号位错合并以及由于位借的再排列引起的加工软化数量很少,因此 变形应力不断增大。在高温奥氏体区变形的钢,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加工硬化过程和高温动态 软化过程(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同时进行,根据这两个过程的平衡状况来决定材料的变 形应力。图1 -1 表示了奥氏体热加工时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及其组织结构变化示意图,该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由几个子阶段组成: 2 图 1 -1 奥氏体热加工真应力-真应变 曲线与材料结构变化示意图 阶段 应力变化 动态再结 晶情况 位错变化 宏观效果 组织 1 不断增加但增加速率变小 发生动态回复,未发生动态再结晶 密度不断增加,但增加速度变小,位错发生交滑移和攀移,动态多边形化 加工硬化 晶粒不断拉长 2 先增到直到最大值 发生部分动态再结晶 位错大量消失,但增加的速度仍大于消失的速度 加工硬化速度大于加工软化 大部分晶粒被拉长,开始产生细小的再结晶晶粒 3 减小 发生部分动态再结晶 位错大量消失,且消失速度大于增加速度 加工硬化速度小于软化速度 小部分晶粒被拉长,大量细小的再结晶晶粒产生 4 rc 近似不变 发生连续的完全动态再结晶 位错大量消失,消失速 度等于增加速度 加工硬化与软化速度相等 所有晶粒最终都变成细小的再结晶晶粒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