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对大学生的影响 摄影选修课是相对于专业摄影课以及专业基础摄影课而言的一种公众文化素质课,在高校中属于一门面向所有大学生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摄影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教育,同时还是一种审美教育。它的美育过程主要由欣赏和创作活动两部分组成,通过教育实施可使我们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和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有必要发掘摄影教育的美育功能,在全国各大高校推广摄影教育,普及摄影选修课,以此丰富高校审美教育的内容、壮大审美教育的阵营,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修养,美化大学生的心灵,让大学生做生活的艺术家,以艺术的、审美的态度去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摄影技术的教育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由最初的单一性、笼统性,向专业设置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深入性等方向发展。艺术的生命在于独到的审美和敏锐的发现,各种摄影艺术的理论对于培养学生对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识别技能,从而形成敏感而细腻的审美能力,以及对千变万化事物的瞬间完美把握具有重要意义,在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 摄影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结在一起的文化艺术。中国的摄影教育在各教育部门和广大摄影人几十年的努力下,在21 世纪初,形成了更加蓬勃发展的局势。摄影教育无疑是一件形成健全摄影社会的基础工程,对未来中国摄影人才的输送和中国摄影品质的提升,产生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影响。从培养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创造力的基本素质教育的层面上来看,摄影教育具有其他媒介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大学中进行系统的摄影基础理论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动手能力、技术水平,进而培养高尚的健康的心理素质、综合的思维能力和高雅的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培育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有益。 一、培养、提升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人的审美情趣有高低雅俗之分,不同的人对美的感受、欣赏、表现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与年龄、学识、气质、教育等因素有关,识别美与丑、善与恶、崇高与卑下,都需要教育和引导。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对象是人、自然与社会,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思想、性格等,表达了作者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各种传统和现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