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电影《光荣之路》观后感范文 电影《光荣之路》观后感范文 斯坦利·库布里克绝对算个反战人物,无论是普法战争、一战、二战、越战还是核战,在他的电影里都被讽刺了个遍。 但他自认为并非刻意去拍战争题材,他更关注的是人性——具体点说,就是人们如何选择,以及人将走向何方。 这一点,在吉恩·菲利普斯编撰的《我是怪人,我是独行者:库布里克谈话录》里记载过库布里克本人的解释,总结起来便是戏剧效果需要极端环境。 回头来看库布里克一辈子的重要作品,从《杀戮》到《大开眼界》,以及未完成的《人工智能》、《拿破仑》、《雅利安人档案》等,纷纷映证了他所言非虚。 他从未屈服惯性并绑定在特定题材上,也绝不讨好评论而家刻意使用固定表现风格,唯有人性探讨从未停歇。 从某种角度来看,库布里克很像一名纯文学作家,天然的使命就是向人类灵魂深处进军。 他年轻时颇有才华和愤世嫉俗的情怀,能熟练地使用或相对先锋、或荒诞、或讽刺的姿态去剖析人性,看官们也相应被激起同理心使然的情怀;沉淀了一段时间后,他看到的未来越远、看到的人性越深,他的作品也越趋隐晦,甚至看官们都开始质疑他是否冷血。 鉴于探讨库布里克的系列我们才写到开始阶段,也就是上文所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述的他“颇有才华和愤世嫉俗的情怀”的阶段,不如我们先按捺住对他综合评价的欲望,先好好聊聊他在 29 岁时创作的电影《光荣之路》吧。 01/电影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战。 电影开头便介绍了 1914-1916 年间法德战争爆发、德国即将侵入巴黎、马恩河战役后进入相持阶段的战事情况。 众所周知,一战的转折点是 1916 年,跟西线有关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皆需要法国士兵从战壕中冲出来,无惧伤亡惨重的现实、用血肉之躯驱逐德国人。 《光荣之路》以此时机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法国军队试图拿下蚁丘而未果的故事。 乔治将军代表高层,让前线的保罗将军发动攻势,拿下一处叫蚁丘的要塞。因为任务成功的概率太小,保罗拒绝接受。乔治恭维无果,便用更高军衔引诱之,保罗上钩,接手任务。 保罗将任务派到 701 团,达克斯上校(柯克·道格拉斯)是其指挥官——战前,他是一名优秀的刑事律师。保罗以停职威胁之,达克斯不愿与士兵们分开,遂领命。 战斗打响后,达克斯率领士兵出击,伤亡惨重;计划第二波跟上的 B 连士兵们却留在了战壕中。在后方督战的保罗将军,观察到战壕中未参加冲锋的士兵们,怒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