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略谈全科医师培育下口腔学培育的思路 基本思路是同学经过 5 年本科教育获得学士学位后,在经过 3年系统的临床技能培训,通过住院医师法律法律规范化培训、通过全国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同时通过专业学位硕士讨论生辩论,通过以上培训的毕业的专业学位讨论生能够到达娴熟把握口腔医学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常见疑难病症的处理和应对。对于我们口腔医学来讲,能够通过这样的系统训练,使同学到达较高的临床技能水平,超过目前的 7 年制和 8 年制培育模式,但是这种模式的缺点是没有关注同学的科研力量的培育,可能会消逝毕业生虽受欢迎,但是却不适应目前特别的高校教学医院职称晋升等评价体系中对科研成果的硬性要求,因此不能在这些医院里得到很好的进展。假如一旦上述 5+3 培育模式全面绽开,七年制培育模式还有没有必要存在呢? 一、关于培育目标的思索 培育目标是首先需要仔细思索的问题,我们通过七年制培育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适应那些岗位?是不是符合现有的社会需求?而目前很多学校的七年制基本上沿用了一年综合培育+3 年医学基础培育+三年口腔医学培育这种简洁的培育模式,特别是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在教学打算、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与 5 年制本科生的培育没有明显差异,使得七年制同学简洁的变成 5+2 的专业学位讨论生,导第 2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致七年制同学临床实践训练时间不够,基础讨论的时间也不够,导致临床、基础都差口气,在某种程度上陷入尴尬局面。这明显不符合七年制长学制教育的初衷[4]。那么教育部和卫生部新提出来的新型/5+30 模式,事实上在上海已经实行一段时间,同学经过五年制本科学习后,如何进入下一个阶段 3 年培训?5+3 一贯制还是从五年制中选拔?这直接关系到招生生源,而且即使是 5+3 一贯制,仍旧比 7 年制多一年,在招生上仍旧不占优势,因此 5+3 和 7 年制仍旧不是一回事,对现有 7 年制在培育目标和培育方式上进行合理调整后,7 年制仍有较强生命力。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育人才,培育出符合人才市场需要,符合经济社会进展需要,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对于 7 年制的培育目标,应加强顶层设计,换句话说/按需培育 0,随着口腔医疗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或者私人资金开头投向口腔医疗市场,高端口腔诊所越来越多,但是制约这些私人或外资口腔诊所医院进展的一个问题是人才缺乏,目前高水平医生大多集中在公立医院,而目前我们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