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相遇问题教学片断及反思 师:这对你们来说太简单了!现在假如有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生:撞车。(不约而同地) 师:(师笑)能不能换个词? 生:相遇。 师:很好!下面听警察叔叔说话,请货车司机和客车司机分别从桌子的两边相对开出,开始 生:演示过程。(缓慢地) 师:你们开的不是汽车是牛车,太慢了,重来一次,好不好? 生:(生笑)再演示。(适当加快了速度) 师:是不是正好停在桌子的中间? 生:(想了想)不是!应该停在离货车出发点近的地方。 师:真棒!回原位再来一遍,看是不是停得合理? 生:重新演示。 师:这次不错,下面 3 小时相遇,我喊 1 小时,客车司机怎么喊?货车司机怎么喊? 生:客车司机喊 50 千米,货车司机喊 40 千米。 师:我喊 2 小时…… 生:(客车司机)100 千米,(货车司机)80 千米 …… 师:有的同学怎么开的,(师演示一会儿慢,一会快。)最后一次机会,我想信一定会成功的。 生:演示。(认真地)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师:真不简单!你们个个是出色的驾驶员。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已成为共识。。但如何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就指出 :“要重视学生猎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进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让男生和女生分别扮演客车司机和货车司机来演示相遇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一次次愉快地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地掌握了新知识。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以“活动”代替老师的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全班同学都参加到“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愉快、热烈,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很多数学老师常常在“导入、新授”环节 ,就拿几道练习题或者是翻开书本第几页之类的措施。我认为老师应想方设法多为学生创设“内化知识”的情境,把枯燥、令学生恐惧的内容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从而淡化“学”的痕迹,使学生产生学习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