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九 章 教 学 结 课 技 能 课 堂 教 学 不 仅 需 要 一 个 良 好 的 开 端 , 也 需 要 一 个 完 美 的 结 局 。 不 良 的 开 端 会 给 学生 留 下 不 好 的 印 象 从 而 影 响 整 堂 课 的 教 学 。 不 好 的 结 尾 同 样 会 败 坏 前 面 的 所 有 努 力 。教 学 应 慎 始 善 终 。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来 说 , 结 课 比 导 入 似 乎 更 重 要 。 因 为 导 入 差 一 些 后 面还 有 挽 救 和 弥 补 的 机 会 , 结 课 失 败 的 话 , 则 很 难 挽 救 和 弥 补 了 。 常 言 道 :” 编 筐 编 篓 ,重 在 收 口 。 描 龙 绘 凤 , 贵 在 点 睛 。 ” 古 人 论 写 文 章 要 ” 凤 头 、 猪 肚 、 豹 尾 ” 。 不 论 是 ”收 口 ” 、 ” 点 睛 ” , 还 是 ” 豹 尾 ” , 都 是 值 得 特 别 重 视 的 , 因 为 它 们 在 最 后 关 头 决 定了 事 件的 结 局 。 不 论 是 要 有 ” 收 口 之工” 、 ” 点 睛 之妙” , 还 是 要 达” 豹 尾 之力 ” ,都 是 一 项技 术活。 课 堂 教 学 的 完 美 结 束同 样 需 要 教 师掌握教 学 结 课 的 技 能 。 一 、 案例展示 [教 例] 有 位教 师在 教 《纪念刘和 珍君》第 一 课 时是 这样 结 课 的 : “明明是 爱国青年, 却被污蔑成‘暴徒';明明是 自觉的 请愿, 却被造谣者说 成‘受人 利用'。 在 这种 情况下 , 鲁迅先生 能 不 义 愤填膺吗?他能 不 站出来 为 死者说 一 句公道话 吗?他能 不 挺身而 出揭露反动派的 丑恶嘴脸吗?鲁迅先生 就是 带着这种 悲愤的 感情来写 这篇文 章 的 , 悲愤的 感情就构成了 本文 贯穿始 终 的 线索。 下 一 节课 , 我们 将重 点 学习悲愤的 感情线索。 ” 这段结 束语可以说 是 用火热的 激情写 就, 不 仅 能 引起听课 者的 强烈共鸣, 给 人 一种 “忘了 自己, 进入 角色” 的 感觉, 还 指明下 一 节课 学 习的 主要 内容。 既是 旧课 的 “收 2 场 ” , 又 预 示 了 新 课 , 起 到 了 承 上 启 下 的 作 用 。 好 的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