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教案中必须有: 教学内容(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及演示文稿.ppt)、主要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各阶段时间分配、教学过程(五个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各阶段设计意图、课后评价与反思等内容。 教师的备课和讲课,要依据《纲要》和《课标》、依据教材,但是不能唯《纲要》和《课标》、教材,要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学校的条件、学生接受能力和水平,二次开发教材。要发挥出自我,要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来,让听课的专家、领导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找到有悟性的您”。 教学内容:(课题)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知整体教材者,不能教好一节课。”每一节课教案的教学内容(也称为课题)要有具体的章、节的名称,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在本学段教材中的具体位置。有时此项名称为了明显地与科研“课题”名称区别,以免造成混淆,还是写成“教学内容”为好。(科研课题也不是一节课时间就能轻易地完成的。) 课型:(课的类型)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而确定的课的类型,即为课型。 例如: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实习课、检查课、测验课、综合课、活动课等。 新授课是以讲解新知识为目的的课。 复习课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的课。 实验课、实习课是以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为目的的课。 检查课、测验课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程度为目的的课。 综合课、活动课是将讲授、复习巩固、检查提问、作业练习等活动交叉进行的课。 任课的教师要根据选择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课的类型。 教学目标: 由于撰写教案主要目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年轻教师有时)看的,不是给听课的学生看的。 “教学”是“教”与“学”双向互动的,既有“教”的考虑,同时也有“学”的思量。 “学习”只是单方向地“学”,没有“教”的内容。 所以,此栏目的名称不能是站在学生角度的“学习目标”,应当是站在教师角度的“教学目标”。 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要注意将课程需要关注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到每一节课中去,要具有可实施性、可检测性、唯一性。 例如:信息技术学科。 ①《课标》中的课程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