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初探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D.A.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不能表达很多东西;没有词汇,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词汇教学是外语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完成。Wallence指出,词汇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使学习者认识一个单词,而且使他们能够把这个词与某物体或概念相联系,同时可以正确地使用它,读写它,掌握它与其他词的适当搭配,以及使用的场合、隐涵义和联想义等。这里的隐涵义和联想义指的是词汇的社会和文化涵义。然而传统的词汇教学仅仅停留在单词本身的字面意义上,而对于词汇使用的语境及词汇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或是因自身缺少了解,知识面不够广博,或是以为文化知识与考试没多大关系,因此往往一带而过,甚至干脆置之一旁。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学生虽然脑袋中也装满了单词和短语,可是要使用时却搜索不到所需的词汇或词汇使用不恰当、不得体、不符合语言习惯。故诸如把“力大如牛”(asstrongasahorse)译成asstrongasacow,把highschool(中学)翻译成“高等学校”这样的错误常出现。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瑞姆拜克(WinstonBrembeck)在谈到只教语言不讲文化的恶果时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流利大傻瓜的最好方法。”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注重社会和文化内涵的输入,使学习者真正掌握和确切使用词汇,达到良好的交际目的。二、词汇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语言。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大量本民族的文化内涵,许多词汇都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如果对目的语文化缺乏了解及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往往会造成理解上或用词上的错误,甚至导致交际上的失败。社会状况、宗教信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诸多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产生的词汇的内涵意义,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深刻理解词汇意义,正确使用词汇有很大的帮助。在词汇教学中导入词汇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与汉语字面意义不相对应的英语词汇英语中有些词在汉语中是没有与其字面意义相对应或契合的词,造成词汇空缺现象。这些词语有的源于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有的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还有些词语则源于宗教、神话、风格习惯等的不同。如hippie(或hippy)一词,汉语中没有与其相对应的词,它是美国社会特有的产物。汉语把其音译为“嬉皮士”,很多时候都会造成误解,因为那些青年并不都是“嬉皮笑脸”的人,尽管他们行为古怪,蓄长发,身穿奇装异服,吸毒颓废等,但还是有不少人对待社会问题很严肃。又如美国的revivalmeeting是什么样的活动,中国人往往一无所知,除非亲自到现场看过这种宗教气氛极浓、歇斯底里般的信仰复兴集会。2.与汉语字面意义“貌合神离”的英语词汇英语与汉语中的有些词汇看起来在概念意义似乎相对应,但它们在指称的范围,表达的程度和隐含的褒贬等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如英语的drugstore与汉语的“药店”并不同,在英美国家drugstore除了出售药品,还兼营杂货及便餐。Intellectual一词与汉语中的“知识分子”也有所不同,它比“知识分子”包含的词义要窄,只指大学教授等和在学术上与大学教授具有同等地位或取得相当学术成就的人。如在美国英语中,restroom是剧院、大商店等大建筑物中的一间房子,里面有厕所与盥洗设备等,是浴室、厕所的委婉说法,与汉语中的“休息室”并不同。汉语中的“休息室”译为英语应为lounge或looby。英语词汇“peasant”与汉语词汇“农民”,其所体现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有不同的涵义。英语中的peasant是贬义,《美国传统词典》给peasant下定义:“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新编纬氏大学词典》:“一般指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在汉语中,“农民”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无论在革命斗争中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丝毫无贬义。在谈起中国农村时,在华的讲英语的外国人对一些中国人使用peasant一词都会觉得莫名其妙,从而会引起交际上的误解,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些词汇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