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安全管理内涵 一、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概念 本质安全管理的定义 本质安全管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根本目标的,以预控为核心的,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与传统安全管理相比更有效、更科学、更系统的管理,能使我国的生产企业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达到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水平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 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 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生产事故发生的本质安全目标。 本质安全是一个具备动态性和相对性的概念,随着技术进步、管理理论创新而不断演化和创新。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本质安全研究的大量涌现,几乎每个行业的研究中都有自己对本质安全概念的界定。本质安全概念可以概括地划分为‚单一设备、装置的本质安全‛、 ‚‘技术系统’的本质安全‛和‚‘生产系统’的本质安全‛三大类。 (1) 单一设备、装置的本质安全 本类概念属于本质安全的传统概念,本类概念中的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装置具有能够消除或控制某种危险的‚先天属性‛,该属性是通过设计手段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增加附属安全装置或加强维护管理来实现的。 (2) ‚技术系统‛的本质安全 所谓‚技术系统‛是指由多个设备、装置按照一定的技术工艺组成的系统。在本类概念中,本质安全是指技术系统在发生故障或者操作者误操作、误判断时,能够自动地保证安全的属性。例如,《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 15236-1994)中给出的概念‚本质安全是指通 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本类概念与前一个类相比,①不再强调单一设备的本质安全特性,而是强调系统整体的本质安全性;②认为安装、使用‚附属安全装置‛属于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方式或手段;③与前一类概念一样,认为本质安全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管理手段不属于实现本质安全的手段之一。 (3) ‚生产系统‛的本质安全 所谓‚生产系统‛是指由‚技术系统‛与人员、管理等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既定生产功能的综合系统。在本类概念中,本质安全是指生产系统的每个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