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问题导学案(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情景导学情景导引呈现核心问题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此诗作于1931年早春,其时正值冬春交替之节令。就在此时,1930年的年末,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成功地粉碎了蒋介石的第一次“围剿”,活捉了国民党的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因此,毛泽东整首词都斗志昂扬,展现了红军将士不屈、乐观的革命精神。自主学习自学释疑初探问题自学导读1.在毛泽东的指挥下,运用游击战术,成功地粉碎了前四次“围剿”。但是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军事指挥权却落入博古、李德等人手中,他们固守教条主义,和敌人拼消耗。最终失败,被迫撤出瑞金,进行战略转移。阅读教科书中【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这一子目,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知识链接”,说说博古、李德等人为何会掌握党的军事指挥权。(2)说说遵义会议为何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知识链接第三共产国际第三国际,是一个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组织。1919年3月4日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苏联莫斯科。第三国际是统一的世界共产党,各国共产党都作为它的支部,直接受它领导。它是高度集中的领导中心,统一领导各国革命运动,各国党必须执行它的决定。它有权决定各国党的路线、策略和各国党的领导人,可以否定或修改各国党的决定,开除和解散任何一个支部,向各国党派出常驻代表。唯独联共(布)在国际中占有与众不同的地位,号称是“共产国际最强有力的领导支部”。1919年3月匈牙利成立苏维埃共和国,4月德国成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第三国际发挥了积极作用。2.阅读教科书中【过雪山草地】这一子目,并识读课本第82页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数一数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省份,渡过了哪几条大江大河,翻越了哪几座大山。知识链接从数据看长征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一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对于如此征程,斯诺曾如此描述,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西北部道路的尽头为止,其间迂回曲折,进进退退,因此有好些部分的长征战士所走过的路程肯定有那么长,甚至比这更长。但根据一军团按逐个阶段编的一张精确的旅程表,长征的路线共达一万八千零八十八里,折合英里为六千英里,大约为横贯美洲大陆的距离的两倍,这个数字大约是主力部队的最低行军长度。——《西行漫记》3.从1934年开始的长征,并非一支红军,而是以红一方面军为主力,有红二、红四方面军参加的三大主力的长征。最后三支红军在甘肃会宁完成了大会师,这是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标志。阅读教科书中【红军胜利会师陕甘】这一子目,回答下列问题。(1)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困难?(2)经过长征,红军队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主测评1.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A.南昌、1934年10月B.长沙、1935年10月C.瑞金、1934年10月D.遵义、1935年10月2.1935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A.四渡赤水B.渡过金沙江C.飞夺泸定桥D.过雪山、草地3.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这里的“陕北”具体指()A.吴起镇B.遵义C.会宁D.瑞金4.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甲:红军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丁:长征是播种机,是宣传队,沿途撒下革命的火种A.甲、乙B.甲、丙C.乙、丁D.丙、丁学有所思提示通过自主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出现了哪些疑问或者不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