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探讨

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探讨_第1页
1/3
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探讨_第2页
2/3
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探讨_第3页
3/3
第 1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探讨 滦南县是农业大县,水稻种植面积 20 多万亩。近几年来,稻曲病在该县始终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峻时病穗率高达 60%,直接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削减稻曲病的发生,确保水稻丰产丰收,肯定要做好稻曲病的防治工作。 1 发生及危害 稻曲病的发生时期是在开花后到乳熟期,病菌只危害谷粒部分。每一个稻穗上受害谷粒从几粒到几十粒不等。病菌在 7~8 月份发育,从开花时开头侵染稻粒,假如气候条件适合就进行大量繁殖。谷粒开头受侵害时颖壳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以后渐渐膨大包住整个颖壳,病粒成熟后为暗绿色或墨绿色,颖壳裂开散出黑绿色粉末,不简单被风吹散。稻曲病严峻影响水稻的千粒重和品质,增加秕谷和碎米,降低出米率,一般产量损失约为 5%,甚至更多。影响稻曲病的发病因素与水稻品种抗性、施肥、气候亲热相关。一般紧穗型或晚熟品种简单发病,而散穗型早熟品种发病较轻;假如抽穗期遇阴雨日多、日照弱而短、露水多、雾大、氮肥偏重或迟施,发病就重;孕穗期低温多雨,日照少,抽穗后气温高、湿度大发病也重。尤其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多的天气发病更为严峻。深水浇灌,田间水层落干过迟发病也会加重。病菌在 24℃~32℃时发育第 2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良好,以 26℃~28℃最适合,低于 16℃或高于 36℃不能生长。 2 防治方法 2.1 选用抗病品种 水稻不同品种间抗性不同,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曲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会在肯定程度上减轻稻曲病的发生。 2.2 改良栽培技术 水稻收割后要进行深翻土地,尤其是发病重的稻田更要进行这一措施。通过深翻可以将病菌埋入土中,毁灭菌源。水稻播种前要去除田间杂草、病残体和田间的病源物,削减发病的机会。要合理施肥,氮、磷、钾肥要协作使用,避开偏施氮肥,防止氮肥施用过量、过迟。改善田间气候条件,适当稀植,增加通风透光性,制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田间气候条件,从而削减病害的发生。 2.3 药剂防治 播种前用 50%多菌灵 1000 倍液浸种 2~3d,进行种子消毒。在水稻开花期到乳熟期遇不利的气象条件要及早预防。田间用药防治要把握在水稻破口前 5d 左右。药剂可选用井冈霉素、戊唑醇、己唑醇 等 。 每 亩 用 50% 井 冈 霉 素 500 倍 液 , 或 43% 戊 唑 醇 悬 浮 剂10~15ml,或 5%己唑醇悬浮剂 40~60ml,兑水 40~50kg 喷雾防治。发生严峻的要连续喷施 2~3 次。 第 3 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杜一平 单位:华北理工高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探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