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 镇 银 行 可 持 续 发 展 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自2 0 0 7 年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以来,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势头强劲,支持“三农”经济成效初显,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村镇银行自身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监管部门亟须探讨的主题。为此,青岛银监局结合支持青岛辖区村镇银行发展的实践经验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目前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经济的自身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不完善、主发起行的支持力度不够、相关支持政策不完善等,这些因素影响了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服务“三农”社会责任认识不足,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一是在发展思路上社会责任感和主动性不足。主发起行是村镇银行的控股股东或惟一大股东,村镇银行的发展政策、高管人员、管理制度、操作系统等均 依赖 于 主发起行,这造 成村镇银行尚未清 晰 认识到 自己 的特 殊 性和服务“三农”的职 责。在业 务开展中习 惯 于 与 主发起行的分支机构或与 其他 银行业 金融机构做 比较,在经营 初期 遇 到 困难时 把 原 因归 结为监管政策限 制太 多 ,提 出一些诸 如放 开业 务区域 限 制允 许 其跨 区经营 等要求 。 二 是发展方 式 脱 离 实际 环 境 。村镇银行具 有 贴 近 社区、贴 近 农民 、决 策链 条短 的优势,应 采 取 “贴 身式 ”服务方 式 ,其信 贷 服务流 程的设计 、信 贷 管理制度的实施 、信 用 评 估 和信 贷 风险手 段 等,均 要适 应 农村中小 企 业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和农户 的实际 需求 。但实际 中,村镇银行的业 务人员习 惯 与 大“优质 客 户 ”打交 道 ,习 惯 通 过财 务报 表 、企 业 信 用 等“硬 信 息 ”来了解 、判 断 客 户 ,没 有 建立起以搜 集 客 户 “软 信 息 ”为主要内 容 的营 销 信 息 系统,在发放 小 额 贷 款 时 仍 坚 持“抵押贷款”为主,未普遍探索建立一套适合农户贷款的村镇银行信用评级体系,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尚需不断探索。 三是发展方向上存在重速度、求效益倾向。目前,村镇银行在全国大范围组建,各地村镇银行基于对股东投资报酬的考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急于扩张规模、高速发展、创造收益的现象,直接造成信贷投向偏离“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