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侯太极拳专有名词释义--汪永泉讲授 太极拳内功 神意气是构成传统太极拳艺之内功的三要素。通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途径和方法训练、积储而成内功。太极拳内功蕴藏在拳架之中,主导、催促着形体产生与内功变化相关的动静、开合的运动姿势。这是太极拳阴 (内功)阳(拳架)相生,内外相合之基本规律的体现。 神 是自身精神力量的凝聚和积累在行拳和揉手中的体现,由积功日久始得之。惟拳艺进展到中级阶段才对拳中之“神”的运走有所感知。最早是在盘拳过程中意识到的忽隐忽现,进而神的显现对行拳、揉手的帮助非同寻常,令人兴奋而又不可思议。待真正掌握了行拳之规律以后,人的理解力与反应速度会大大提高,处变不惊,应对自然。外在气定神闲,内在聚精会神,可在瞬间与意念、内气的行止相契合,支配调动内功的运走于无形。在行拳与揉手中,“神”所表现出的奥妙与威力超乎想象,生机勃勃、变化莫测。神的运用不受身体内外所拘,亦不受时间、空间所限,能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发挥其养生和技击作用,不受外物干扰,亦无阻碍。 意 太极拳对意的运用发自内心。所谓 “心诚于衷(中)而显于外”之中位于胸部正中、两乳之间。此处亦是中丹田的所在。前人围绕着胸部十字中心这个点在太极拳论中做过许多文章,譬如:“手从口出、手从口收” “发于中、形于外、达于四围” “有心不用何时晓” “运用在于心” 等等都指明了心意在太极拳修炼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性。 “意在先” “重意不重形” 是初学阶段由用力做势向“意领招出” 过渡的思想基础。从一开始学拳就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用意识引导动作上,一招一式都要以意识引领着形体的运行,从而逐步进入“招中有术” 的阶段。 初级阶段: 为“从无意到有意” ,必须在松散的基础上“意气” 才会出现。意与气是分不开的,气必须由意领而通出,为意在先,即意在前引领内气通出。当一“松” “散” ,以意领气通出时为意气引催姿势。 中级阶段:由于认识到“凡此皆是意不是形” ,“意” 才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入意的频繁出现阶段,“为从有到繁” 过程。 高级阶段:在“意” 的频繁出现中感觉到“意” 的用途虽多,但彼此的显现、运走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表现出极强的共性和规律性。在拳论中提醒学练者要注意“有意确无意、无意出真意’的论述。真意的流露不掺杂人为的贪心与杂念,于意想不到中自然出现。高级阶段为“从繁到简” 过程。 气 太极拳中运用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