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消费模式。 …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这一崭新命题的提出,把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问题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最近,联合国发表最新《人类发展报告》强调气候变化正以空前的规模威胁人类的发展,对穷国影响最大。 它使穷国千百万人面对缺水、缺食物和营养、生态遭到破坏的恶性循环。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生态文明观念呢? 一、 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是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 考证人类的原始、农业、工业时代发展史,就会知道工业时代“滥杀生态资源”的危机孕育着生态意识的萌动,呼唤着生态文明。现实也表明,在工业时代的框架内对经济运行、政治体制、技术发展和价值观所作的任何修补和完善,都只能暂时缓解人类的生态压力,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更谈不到与环境危机紧密相连的能源危机和发展危机。只有实现从工业时代向生态文明的转型,才能从根本上威胁人类文明的生态危机问题。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反省和觉醒,是人对自然界明智理性的态度行为,是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所谓生态意识,一般是指对生态环境及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 2 感觉、思维、了解和关心。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工业时代已经陷入种种不可自拔的危机之中:土地、生物、森林、矿产、能源等资源日趋 枯竭,大气、水体、土壤等人类生产与生活环境遭受严重污染而日益恶化,从反面刺激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心,世界各地兴起了“绿色 运动”,形成了一种“绿色思想”,因而进一步提高了人类的生态意识。 我国社会从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痛苦转型,可以说资源环境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接近边界,最近一些自然报复人类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深思:经济增长的低成本时代还能维持多久?高度依赖低成本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还能持续多久?经济高速增长的“拐点”会在什么时候?客观地讲近年来,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不断得到加强。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国各地以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为重点,编制规划,加快立法,开展试点,加强宣传,全社会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