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一)背景资料: 某行政单位每年由财政局拨付业务经费 6 0 0 万元左右,单位财务主管由办公室主任兼任,为其配备会计和出纳各一名。过去该单位的财务管理体制及管理办法为:经费由财务部集中管理、集中支付,经费开支实行分权审批制度,3 万元以下的经费支出由办公室主任签字就可以报销,超过 3 万元的经费支出需由主席联签方可报销。2 0 0 3年 1 月,新任主席上任,意识到办公室主任的权力过大,单位财权实质掌握在其手中,因此采取限制措施,将办公室主任的签字权由 3 万元降至 3 0 0 0 元。但由于长期以来旧的管理体制的原因,办公室主任通过报销、经费审批等业务方面的权力笼络了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及主要员工。作为单位的一把别小团体的利益,就会在办公室主任背地里的“串联” 手,主席对单位的财务无法实施有效地监控,而且一些好的管理思想和措施,一旦触及个下,以“多数人反对”的结局而流产。针对这种情况,2 0 0 3 年 6 月单位主席决定聘请咨询师帮助解决这一难题,改变单位的管理现状。 (二)要求: 1 .该单位管理现状中哪些地方不合理? 2 .改变现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3 .假若你是一名咨询师,如何通过财务管理体制的策划与设计,帮助该单位解决这一难题? 解决问题的对策 1 、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充分协调好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因此,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趋势和客观要求。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参加世贸组织进度的加快,新的产权理论与制度在中国出现不会太远。在这种趋势下,我们应创立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理论,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本化理财的要求,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1 )建立多元化的财务主体。按照“利益相关者合作产权理论,企业的理财主体应进一步细分和多元化。这里所说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与某企业有一种或多种经济利益的个体或群体,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企业之间拥有正式的、官方的或契约的关系,包括财务资本所有者(股东)、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政府、顾客等;另一类包括社会公众、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及所在社区等。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财务要求都应被看成是企业理财的重要内容,但第一类是最主要的。 (2 )重新确立财务管理目标。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 ,这一目标定位...